【地球將來靠晒你】從小培養孩子保護環境

Woman and children volunteers planting tree at sunny campsite

Source: Getty Image

隨著全球氣候危機越趨嚴重,有學前教育教師及學者正進行研究,探討應如何與孩子談及氣候變化:是否應持開放態度,與學童討論並鼓勵他們改變日常生活習慣?抑或避談這些話題,以防止對年幼且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構成焦慮不安情緒?余睿章在今集「時事百寶箱」為大家講解。


指出,孩子「是未來變革的主導者,他們將會透過他們的無限潛能推動革新,務求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澳洲的幼兒教育則要求教師協助兒童學懂對自然環境負上責任。但這個目標可以如何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南十字星大學(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教育學院高級講師博伊德(Wendy Boyd)及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學院講師富洛(Ann-Christin Furu),與大自然接觸是向幼兒講授可持續生活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有助兒童了解並珍惜地球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教師可以通過遊戲及話劇等方式,讓孩子發揮創意,學習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而毋須對他們造成焦慮情緒。

學者指出,戲劇或角色扮演等活動均有助兒童學懂愛護四周的世界及自然環境。例如,教導學生童謠之時,就可激發兒童參與田園耕種的興趣,期間學生可以模仿成稻草人驅趕雀鳥,保護農作物。兩名學者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分析了一個有200名三至五歲學童參與的教育項目,當中教導學生減少、分類及回收廢物;當他們處理食物垃圾時,亦學習用盡所有資源,餵養雞隻及堆肥蟲。研究顯示,學童會在家中延續執行所學到的新知識,提醒家人應該如何將垃圾分類;如此,就連孩子的家長亦受感染,繼而逐漸改變家庭的生活習慣。另外,一項的教育計劃則透過鼓勵學前兒童匯報水喉漏水、縮短沐浴時間及介紹半沖廁式廁所等方式,教導孩子珍惜食水資源。該項教育計劃的發現,兒童節約用水的意識得到家人的支持及重視,成效顯著,更間接養成小孩的勇氣及堅持。
Teaching children we’re all connected can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ir role in nature.
Source: Shutterstock
博伊德及富洛強調,成年人亦是孩子了解四周環境重要性的。若成年人能表現出對動物甚至昆蟲等生物的尊重,小孩亦能「有樣學樣」,意識到這些生物亦有權得到適當照顧及保護。若家長在孩子面前迅速趕走甚至毀滅蜘蛛,便可能會令兒童產生,令他們誤以為所有生物都是可怕的害蟲。相反,成年人可以示範將蜘蛛帶到一個不會被人踐踏的位置,然後鼓勵孩子觀察蜘蛛並確保其安全,從而培養出兒童一種保護自然環境及其他物種的責任心,甚至令他們感到自己對於細小生物有一種舉足輕重的權力,可以對自然的可持續性產生影響;如此便不會令他們對氣候變化產生不知所措的無助感及絕望的焦慮心境。

學者指出,針對幼兒可持續環境教育的最理想方式是首先協助孩子認識自己在生物網絡中,以讓他們懂得確保生活必需品(如潔淨食水及空氣、食物、衣服等)的可持續性;最終希望達成的目標是培養兒童對所有生物的責任、尊重及關懷,並認識如何善用地球上有限資源,繼而培養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價值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