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繁华褪去话信心

王家卫拍《繁花》,他其实并没有义务来解释,现实中的繁华为何褪去。但在中国此刻的语境里,繁华褪去话《繁花》,对家境优裕的老年人来说,繁华记忆是一种愉悦;而年轻人则不同,讲述昔日繁华,可能会让他们多少有一点生不逢时的感觉。

China: China Stock Market Stamp Duty Halved

中国股市交易 Source: AAP / Costfoto/Sipa USA

2022年以来,澳中关系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中国设置的贸易壁垒。澳贸易部长法雷尔将在2月26日到29日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举行的世贸组织会议上,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商量此事。如果中国的贸易壁垒能撤销,今后的澳中经贸往来能否大幅度提升,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中国经济的走向和需求。因此,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与未来,也是判断澳中经贸趋势的一个重要视角。最近从中国传来的官方和民间资讯显示,经济方面的信心是当下中国的一个重要话题,但官方和民间的期待并不同调。

“风景这边独好” 唱好“经济光明论”

2024年是农历的龙年,但今年中国的龙年春节,民间似乎没有多少“龙腾虎跃”的气氛。龙腾虎跃通常是用于形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活跃奋斗之氛围,今年春节的独特之处在于,中国领导人努力在讲信心,而民众却没多少热情。一年前疫情结束,中国人曾经以为,终于可以摆脱三年的困扰,回归繁荣的常态;但现实却浇了一桶冷水,感受到困境的民众,开始渐渐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这就是高层不断给各界打气的缘由。

自从2023年下半年以后,中国经济的颓势日益明显,中国的高层开始强烈地意识到了情势的严重性。去年12月15日中国的国家安全部高调介入,开始公开阻止民间对经济局势的冷峻评析。国安部连续三天发文,要求全面封杀国内对经济实况的评论,该部门声称,“各类意图唱衰中国经济的‘陈词滥调’不断出现,其本质是妄图以种种虚假叙事,构建‘中国衰败’的‘话语陷阱’‘认知陷阱’”;国安部指出,“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点防控好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从此,中国媒体上有关经济前景的报道和分析就“齐步”转向,经济问题的讨论变成了“宣传主旋律”的统一声调。而民间不多的最后几位敢于直言的经济学者,则被全网封杀。

随后,习近平开始对社会公开喊话,力图稳住国人对经济的信心。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2月7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时,要求这些人要认真领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定制度自信、广泛凝聚共识、强化政治引领。这样的政治要求,也是让这些团体的负责人在即将到来的“两会”期间,约束好各团体的成员,唱好“主旋律”。

2月8日习近平发表了春节拜年讲话,他表示,去年中国经济,放眼全球,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这是鲜明的对内信心喊话,他希望在全中国形成一种气氛,唱好“经济光明论”。过去多年里,中国领导层已很久不这样做了;而按照它的习惯性做法,只有当经济形势变得相当困难时,高层才会强力发声定调,封住社会上的各种质疑和批评。中国80后的几代人只有过经济繁荣的体验,却没有经济萧条的人生经历,面对经济衰退,他们还没有心理准备。 

股市破跌与“长颈鹿事件”

中国领导人现在最担心的,便是民间对未来失去信心。这样的信心消失,不仅仅会打破民众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未来会变好”的惯性认知,而且会转化为大家看紧荷包、压缩消费的日常行为,从而直接导致经济困境进一步加深。那么,宣传中的“经济光明论”,能不能驱散民众心中的“经济阴霾”?

股市是经济状况的一个“晴雨表”,中国的上证指数从2019年以来,一直在3千点以上徘徊。因此,在中国股民的心中,3千点是一个“心理关口”,大家都希望股市指数能从3千点起跳。然而,去年以来,股民们失望了,虽然国安部表示,股市上的“‘看空者’‘做空者’‘唱空者’和‘掏空者’,是对中共金融安全的新挑战”,但股市依然趋于下跌,去年底上证指数跌破了3千点。

今年开年后,上证指数继续下跌,《人民日报》2月2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整个国家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2月5日上证指数跌破了2700点,悲观和恐慌情绪弥漫着中国股市。大批股市散户上网吐槽,于是就发生了“长颈鹿事件”。由于国内的社交媒体被严厉管制,严重不满的股民们便跑到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微博上发泄不满。当天美国大使馆在微博上贴了一篇有关保护长颈鹿的贴文,中国那些愤怒而沮丧的股民们在这篇贴文下面的留言区里,贴出了大量抱怨股市破跌、中国领导人治国无能的言论,评论总数达到了17万条。长颈鹿其实很冤枉,这些贴文与它毫无关系。

国内的股民们称,这次利用美国大使馆的微博集体发泄不满的行动,是“长颈鹿事件”。虽然这个微博属于美国大使馆,但它是在中国的互联网里,网管部门可以出手拦截网民上贴;但这样的行动涉及到中美外交关系,所以必须层层上报,获得批准。这个短暂的监管“空窗期”,就是“长颈鹿事件”得以发生的背景。中国的网管部门很快获得了批准之后,便迅速拦截了网民们在美国大使馆微博上的贴文。

“长颈鹿事件”之后,中国政府采用了一些方法来拉抬股市,其中包括让有政府背景的基金入市、禁止基金等机构抛售股票,以及处罚部分机构的股市操作人员。春节假期前,上证指数回到了2800多点,但如此干预的后效如何,尚待观察。 

繁华褪去出《繁花》

最近在中国热播的电视剧《繁花》,吸引了大量观众,因为它有上海方言版,对上海地区的观众就具有格外强的魅力。电视剧《繁花》取材于同名小说,但有大量自创构思和情节。此剧由香港著名导演执导,他采用电影的拍摄手法,对演员要求很高,慢工出细活。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这部电视剧非常成功,其走红实乃理所当然。从这部剧的投资、制作当中,可以看到中国宣传部门的良苦用心;而此剧播出后,在观众和导演的见面会上,也出现了涉及当下经济局势的提问。

中国的影视圈有一个人所共知的明规则,即不能触碰阴暗面,否则可能在审片过程中被指令删除,甚至遭到禁演。《繁花》选择的背景年代是九十年代,这个年代其实是敏感时期,前半期有邓小平、陈云的改革、反改革争斗,后半期有全国性私有化“改制”造成的上千万国企员工大规模下岗。而王家卫拍《繁花》时,选了上海小人物在市场化初期的体验,不仅避开了大背景的敏感性,而且刻画了股市初创和民企开通出口渠道的改革历程。而更巧的是,这部电视剧推出时,恰恰符合了当下的“主旋律”。

2020年《繁花》电视剧筹拍时,五亿投资中最大的投资方是央视。央视愿意投下巨资,当然是预见到该剧的宣传效应;然而,央视不会提前三年就判断出中国经济今日的衰退,它所注重的社会效果应该是,这部电视剧可以展现小人物拼搏的激励效应。该剧的拍摄过程恰好在疫情期间,上海市政府给《繁花》的拍摄开了“特殊绿灯”,允许剧组少受疫情管控的约束,方便这部宣传上海形象的电视剧顺利收镜。

2023年底该剧同时在央视和腾讯网播出,一时火热,连北方语系的许多观众都开始学听上海方言了。电视剧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吸引了观众们,冲淡了民众心中那时局带来的郁闷和苦涩。但在对《繁花》的一片赞扬声中,笔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反馈。有一位北京的电影制片人关雅荻,他邀请了《繁花》电视剧的联合导演李爽,与观众们讨论该剧的拍摄技巧。到场的年轻观众里有人提问,《繁花》电视剧是否要造成一种让经济的繁华在观众的心中永不褪色的效果。

这个问题其实点出了一个观众内心无法摆脱的现实焦虑,那就是,当下国人看到的其实是繁华褪去以及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座谈的主持人不得不承认,影视界也受到了经济萧条的影响,他用经济波动和大周期来解释,鼓励大家要对未来有信心。王家卫拍《繁花》,他其实并没有义务来解释,现实中的繁华为何褪去。但在中国此刻的语境里,繁华褪去话《繁花》,却未必一定能产生出牢记繁华、永葆信心的效果。对家境优裕的老年人来说,繁华记忆是一种愉悦;而年轻人则不同,讲述昔日繁华,可能会让他们多少有一点生不逢时的感觉。 

广州民调现民心

那民众此刻心中都有哪些想法呢?随着政治控制的加强,最近几年中国已经很少发布全国性民调的结果了。不过,今年1月16日广州市的一家机构发布了一份民调报告,《2023年广州民意特点》。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是广州市委出面,由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组建的半官方组织。这次民调用电话采访了一千位广州市民,其民调报告披露了一系列最新的值得关注的民意动向。

其一,受访民众认为,目前的经济状况不是回落到疫情前的2019年,而是下跌到了2015年的水准。这次民调与2022年的民调相比,发生了过去30多年该机构民调中未曾出现过的情况,在向受访者提出的26项指标当中,有20多个指标的民众满意度下降。从民众对“广州经济发展”满意度的评价来看,民调显示,民众的满意度连年大幅度下降,2021年的满意度是77%,2022年是66%,2023年进一步下降到55%。

其二,市民对就业和收入的评价持续下降,低收入、低学历人群和年青人的不满情绪突出。在刚步入职场的26到30岁的年青人当中,对就业的满意度,2022年首次急剧下降,2023年进一步降低到36%;而不满意度从2022年的9%跃升到22%。

其三,中国大约80%的人在民营企业就业,但广州市民对民营企业的状况变得相当悲观。该民调机构发现,现在民众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评价,降到了过去15年来的最低点,满意度不到三成,比2019年的满意度减少25个百分点;受访者反映,2023年多达一半的民营企业经营变差,营业收入下降。

其四,大多数市民对今年的经济信心不足,有两成以上的人担心今年“可能失业”。广州是中国的四大一线城市,比内地城市的经济情况会相对好一些;广州尚且如此,折射出内地的经济状况可能更差。由此还可以看出,为什么北京的中国领导层要反复对国人强调“信心”。 

民众的对经济现状的信心,中国的宣传部门并不能有效操控。民众的信心来自于他们对就业前景和收入状况的自我评估;而民众的就业与收入,又取决于经济大环境下艰难求活的民营企业。中国经济的现状,从民间反映出来的有限资讯,大致可见一斑。

作者:程晓农,美籍华人经济学家、旅美学者。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请在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Published 16 February 2024 10:48am
By Xiaonong Cheng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