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美国能否在贸易战中精确打击“中国制造2025”?

美东时间4月3日美国政府公布包括航空航天、通信技术、机器人、机械机床、医疗器材和药物等产业共1300个关税条目、价值500亿美元的加征关税计划细节。美国科技产业官员预计清单针对的是北京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

China's envoy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has urged that the body do more over the United States tariffs plan for his counry.

China's envoy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sation has urged that the body do more over the United States tariffs plan for his counry. Source: AAP

刚刚履新中国央行行长的易纲曾经在他1999年出版的大学金融教科书《货币银行学》里乐观地预言中国的年度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在2020年超越德国,紧随日本排名世界第三。然而中国的发展速度显然大大超过了易纲最乐观的预期,自从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中国的工业产值就超过了美国越居世界第一,到2015年,甚至超过美国和日本工业产值的总和。美国获得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的地位是在1890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超越美国的工业霸主地位,直到2010年它被中国所超越。

但起初美国显然并不担心这一点。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早已经与100年前,甚至50年前大不相同。美国与中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经济分工和交换体系:中国负责大宗低附加值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制造,美国成为中国制造的最大消费市场,中国从美国获得大量贸易顺差,再将大部分顺差投资美国国债。在这个体系中,美国可以低成本地获得工业制成品,从袜子玩具到家用电器,实际提高了美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同时控制了通货膨胀,并且在国债市场收获大量融资;中国则扩大了工业制造能力,促进了出口和就业,并获得了大量外汇收入。
A cargo truck drives amid stacked shipping containers at the Yangshan port in Shanghai, Thursday, March 29, 2018.
A cargo truck drives amid stacked shipping containers at the Yangshan port in Shanghai, Thursday, March 29, 2018. Source: AAP
在这个体系里,美中两国各取所需,各蒙其利,当然也各自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对美国来说,就是制造业的急遽萎缩,以及由此而来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重组和深刻变化。一个在1990年还以制造业立国的世界头号工业国,到了2015年,支柱产业已经变成了高科技和高端服务业。不幸的是,不论高科技还是高端服务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作用都是及其有限的,结果就是失业率不可遏制地攀升,以及中底层美国民众对于前途的深深绝望。当今任何一个去美国旅游的游客,都会惊异于美国公共场所流浪汉数量之多。另一方面,这个代价,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压榨劳工,破坏环境,消耗资源;这种在世界分工体系和价值链的中低端打拼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国内遭遇的批评声浪,也是相当高的,只不过中国特有的政治体制成功地过滤掉了任何反对的声音,然而这种内部社会矛盾的张力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多。

2016年显然是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年起,中美两个国家对于各自所承受的代价,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矛盾和张力,做出了各自的反应:在美国,沉默的大多数选择了川普,选择用贸易战的办法逆转制造业流失的局面,将有利于中下层民众的制造业重新带回美国;中国则选择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发誓要以几十年改革开放所积累起来的强大国力投资于高新科技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在这个格局下,当川普总统在复活节假期前高调宣布要对中国的高科技制造业产品课征高额关税时,人们就不应当感到惊讶;当美东时间4月3日美国政府公布包括航空航天、通信技术、机器人、机械机床、医疗器材和药物等产业共1300个关税条目、价值500亿美元的加征关税计划细节时,人们也不应当感到突然。
Chinese steel industry
File photo Source: AAP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过去20年里,基础制造业已经流失殆尽,支撑美国国力的支柱产业已经变成了高科技。而恰恰在这个领域,中国利用市场换技术的不公平市场政策,利用国家集中投资的不公平财政政策,利用歧视性的不公平贸易政策,漠视甚至拷贝、剽窃美国的知识产权,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不正当优势竞争地位,对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形成直接挑战。这是动摇国本,生死攸关之下,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中国政府重点扶植、投资的高技术产业类别,进行针锋相对的精确打击,当然就是美国不可动摇的国家意志,征收惩罚性关税,普遍加税20%,自然也就是题中应有之意,而且可以预测,这只是组合拳中的第一招,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

当然美国公布的《建议征收中国有关产品关税的清单》还只是一个建议,还不会立刻实施,留出了60天的时间供公众反馈意见和政府听证,当然也就留下了美中两国谈判博弈,避免贸易战的空间。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会如何应对?中国会妥协吗?从目前中国政府的实际反应来看,外交部和商务部都迅速做出了言辞上的应对。除了坚决反对外,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要在“近日依法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指出“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准备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这些措施,近日将会公布。”我们也将继续跟踪报道和分析中国政府的后续实际举措。

那么从中国政府在复活节假期前已经公布的报复清单来看,中国课征报复性关税的主要目标,集中在美国的农产品,比如大豆和各类干果、鲜水果等,金额也只有30亿美元,显然中国方面并不想在此时与美国打一场全面的贸易战,初步示弱以保留缓和转圜的余地。

也有分析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加大采购美国石油、天然气、页岩油等大宗能源商品,在信息通信产业领域加大对美国高科技产品的采购,比如将以前给联发科、台积电、三星的订单转给英特尔,以此来平衡两国进出口,避免贸易战。
A customer buys pork imported from US at a supermarket in Zhengzhou city, central China's Henan province
A customer buys pork imported from US at a supermarket in Zhengzhou city, central China's Henan province Source: AAP
然而不管是能源采购,还是高科技采购,哪怕果真可以平衡两国贸易,恐怕也难以避免两国贸易战的局面,因为川普政府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平衡两国贸易,甚至强迫中国减少贸易顺差也只不过是虚晃一枪,中国政府任何平衡两国贸易往来,避免贸易战的妥协让步举措,川普政府的策略一定是糖衣吃下去,炮弹打过来。川普政府真正的目的在于压制“中国制造2025”,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入手,遏制中国发展高科技产业,遏制中国产业升级,确保自己的高技术全球领先地位。由此,任何从美国整体国家利益出发思考问题的美国领导人,都不会因为这个或那个领域的局部贸易利益,就动摇总体战略目标。你要买我的能源?可以;你要买我的芯片?欢迎;你想卖我高技术产品?对不起,我不要。

川普政府打击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炮弹,除了对它关闭美国市场,恐怕还会威逼利诱它的一众盟国共同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关闭市场,将瓦森纳协定的内涵,从限制对华技术交流,扩大到限制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全球输出,以断绝市场来扼杀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因此,这根本不是贸易战,而是一场高科技产业战。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实质,对于我们理解当下形势的本质,预测今后形势的发展,考虑相应的对策,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将根据后续事态的发展,验证我们的判断,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局面。

声明:

作者薛晓明,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以上为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5 April 2018 12:09pm
Updated 19 April 2018 1:47pm
By Xiaoming Xu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