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眼中的澳洲华人百年移民史:为何我们要谈论过去?

谈及华人来澳两百年的漫长历史,无论背景、经历、移民初衷,如今的华人新移民似乎与百年前的华人移民截然不同。那么,新移民是如何看待华人移民史的?谈论过去,我们从中能获得怎样的启悟?

How Chinese new migrants view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ese settling in Australia

New Chinese migrants reflect on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ese settling in Australia. Source: Isabel Zhang/Xia Hua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求学、工作多年后,中国出生的移民张丽婷(Isabel Zhang)在九年前来澳定居。

“一直往南在漂着,终于在墨尔本有一种家的感觉,定下来了。”

张女士是近十年间来澳的数万华人移民一员——2011年前后,中国大陆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永久移民来源地,在刚刚过去的2020-21财年,中国大陆超越印度、重又成为永久移民的最大来源地。

中国“新移民”为何选择澳大利亚?

2016年人口调查揭示,在澳约120万华裔中超过50万人出生在中国,其中15岁及以上的中国出生人口中,59.8%拥有高等教育资格,且整体更加年轻化。

张女士拥有学士和MBA学位,曾在知名的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工作多年,在定居墨尔本后借助自己的心理学和数据分析背景,帮助政府或多元文化机构展开有针对性的社会调研。

谈及为何会选择澳大利亚,她直言在这里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她说: “在澳洲更有可能达到这种平衡,对我来说很重要,真的不想每天工作12小时,周末加班。”

她显然也明白为此放弃的机会可能有多诱人:“过去九年中,(以前的同僚)事业发展非常快,我的事业虽然也在成长,但要比同僚慢很多,机遇也没有新加坡和中国那么多。”

但在张女士看来,最重要的是选择自己最享受的。

她说:“跟澳洲华人新移民一样,我们喜欢的一点就是,You live to work or you work to live。”
Isabel Zhang and friend in Melbourne Cup Carnival
Isabel Zhang and friend in Melbourne Cup Carnival Source: Isabel Zhang
而另一位“新移民”华夏(Xia Hua)博士的来澳的最初理由也许更简单——在美国呆烦了、想换个国家。

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毕业后,华夏申请的第一份工作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分子进化学家布罗姆(Lindell Bromham)教授的博士后。
Lindell Bromham and Xia Hua
Lindell Bromham and Xia Hua Source: Xia Hua
“这是我申请的第一份工作,就拿到了,”华夏说,“澳洲也是一个生态特别的地方,对澳洲的生物圈很感兴趣,所以我就来了。”

自小在上海长大、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后赴美、随后于2013年来澳定居至今,华夏在学术圈做着 “纯粹喜欢”的研究。

即便所在团队的研究入围号称澳大利亚科学界“奥斯卡奖”的尤里卡奖后,她也淡然一笑:“其实有多大成绩、拿什么奖,我是不在乎的”,“纯粹是喜欢生物学、数学。”
身为生物数学家,华夏是一支研究澳大利亚北部原住民语言Gurindji的四人跨学科团队的一员。

这项研究试图通过庞大的数据集和强大的分析方法,测试关于语言进化的观点,例如代际差异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语言差异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没有想到,澳洲政府及学者会那么花心思地研究单一的土著语言的变化过程以及更好地保护这些语言。”

她补充说:“作为在澳的少数族裔,我本身是挺受感动、激励的过程,因为感到我的文化在这个国家也是被尊重的。”
Xia Hua and her parents
Xia Hua and her parents Source: Xia Hua

为何我们要谈论过去?

作为一名学者,华夏博士承认自己的生活圈几乎等同于学术圈,而鲜少有其他华人也在从事相同的研究,这让她对庞大的华人社区和漫长的华人移民史几乎一无所知。

而张丽婷的工作则让她与华人社区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在2020年她成为墨尔本澳华历史博物馆的文化亲善大使之后。
Isabel Zhang
Isabel Zhang Source: Isabel Zhang
她说:“120万华人中不止有中国来的华人,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来的华人……更复杂的是,有第一代、第二代,甚至到第六代(华人)。”

“华人群体非常多元化,我从来不用community来叫它,而是用communities。”

华人来澳史最早可追溯到1818年,一位名叫麦世英(Mak Sai Ying)的中国广东人士远渡重洋来到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有记录的来澳定居的华人。而大批中国移民来澳则始于1850年代的“淘金热”时期。
SBS将于10月13日推出的全新剧集《新金山(New Gold Mountain)》便将故事背景安排在这一时期,以真实背景下的虚构故事,展现维州Ballarat小镇上欧洲裔、华裔移民及原住民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讨论了“身份、认同、阶级和种族不平等等主题以及真相的实质和对真相的构建”。
身为新移民,张丽婷说:“淘金时期来的人来澳的感受和期待,跟现在来的华人非常不一样。”

“现在总体经济情况、条件要好得多,经济、教育(状况)都是已经完备(established)的,而不是从零开始。”

也正是因为漫长历史跨度下华人移民间的巨大差异,对华夏博士这样的知识分子新移民来说,似乎与这段百年之外的历史之间距离甚远。

她的视野所及更多集中于当下:“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时代的特征,比如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受教育程度很高,而且现在已经是信息化时代,所以新移民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是必定的一个趋势。”

“我研究的这个领域几乎没有其他华人在研究,周围接触的全都是西方文化……真的接触西方文化,才会发现我们华人文化的特殊的地方在哪里。”

而张丽婷认为,让更多人了解华人来澳史的意义首先在于弥合这个庞大社区中的“断层”。

“从两百年前到现在、从全世界不同地方来的华人,彼此之间理解不那么深,有了‘断层’,彼此的理解就浅了一点,包容就变得浅了一点。”

“不止是华人之间的,还有华人和主流之间的,主流对华人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一百年前,分不清楚新移民、(在澳长大的)当地华人和他们理解的华人有何不同。”

因此,张丽婷认为,诸如像澳华历史博物馆这样的机构,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展示历史,更在于“给主流做一些更新”,令其了解华人移民史如何变迁、华人新移民有何不同,从而加强彼此的理解、包容、团结。

她本人也是澳华历史博物馆的中的8位华裔“主角”之一,这个系列试图通过不同的华裔人物故事来展现华人社区的共性和移民个体的独特性。

“我们都是澳洲华人移民,了解我们集体澳洲华人在澳历史,会让我们更容易把‘断层’弥合在一起。”张女士如是说。

而似乎游离在华人社区之外的华夏博士也表示,身在澳大利亚,依然为华人身份而感到自信。

“作为一个华人,我有华人的背景,周围的人都很尊重我的文化,有时也会很好奇,遇到一个深刻的问题时,希望我从华人的角度、文化去告诉怎么想这个问题的,这点我是很感动的。”
《新金山》将在10月13日周三晚上9点30分于SBS频道和平台播出首集,在10月14日周四、20日周三和21日周四晚上9点30分继续播出。

《新金山》将提供简体中文、繁体中文、阿拉伯语、越南语和韩文字幕,并将加入SBS On Demand字幕合集。

分享
Published 4 October 2021 2:00pm
By Helen Che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