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0年,香港人的“母语”到底是什么?

一门语言的流行或消退,往往与文化、政治、移民等因素的影响分不开。数据显示自1997年后,香港人说粤语的比例不降反升。SBS中文普通话整理报道。

mother tongue HK

Source: Pixabay

香港人的“母语”

1841至1997年,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文化和语言都受着英国的影响。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学校的授课语言还是英文。

而在1984年英国决定归还香港给中国前,香港就已经开始努力提高中文的使用。中文大学在1963年成立。从1997年开始,香港开始推广“母语”教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委员会在2005年12月发表的《检讨中学教学语言及中一派位机制报告》便强调:有人认为香港既然是中国的一部分,所谓“母语”应该是普通话。
mother tongue
Source: Supplied
而民间人士认为,“母语”是学生和教师最能自然流畅地表达意见及思考的日常用语。对香港大部分人而言,他们最有效与人沟通和表达意见的口语是粤语,书面语是中文。

推行“普教中”

“普教中”是用普通话教中文语文的简称。

以往香港的中文语文,都是通过粤语教授的。2008年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语常会)建议将中文语文教学中普通话使用的比例提高到一半以上。

下面的表格可以清楚的看出1997至2006年间施行“普教中”学校数字的上升。
HK graph
number of schools teaching Chinese Literacy in Mandarin from 1997-2016 Source: hklangstudies
然而,据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在2016年所作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市民是支持学校开设普通话课程的。也就是香港的主流民意是支持学校教学生普通话的。但是支持用普通话教授中文语文“普教中”的市民大约只有五成。

普通话课程与“普教中”的区别,在于普通话课程是专门学习普通话,好比专门教英文的英语课。而“普教中”对粤语家庭出生的香港人来说,是用自己不熟悉的语言学习文化,比如湖南人用上海话学语文。

粤语保持坚挺

纵向比较,15年前香港只有30%的人会说普通话,可是现在会说普通话的当地人已占人口的一半。2012年,普通话首次超过英文成为香港第二大口语。
text in HK
Source: Pixabay
然而2016年2月香港的语言使用情况普查报告显示,在日常沟通(即与配偶沟通,与孩子沟通,与家长沟通,与朋友交流)中经常或有时候使用粤语的受访者比例在90.6%到96.0之间%。相同情况下,普通话的范围在8.4%到16.6%之间。

语言的变化往往也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欢迎读者对香港的语言教育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参考资料:
Mandarin gaining ground in Hong Kong, Katrina Yu, 2012
The State of Cantonese Language in Hong Kong, Rebecca Harbeck, 2016
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Lucy Lv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