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魏思伟,1983年在香港出生,4岁时与家人移民来澳洲,在悉尼东区居住,我在这里上学、找工作、结婚……”
悉尼北岸Ku-ring-gai市长魏思伟(Sam Ngai)在位于Gordon的市议会接受SBS中文的采访时,努力地以不流利的广东话进行了自我介绍。
在当天接受访问之前,他已在家中和父亲练习了很多天,希望能够用广东话受访。他自嘲说:“我的广东话只有小朋友水平。”
从政治素人到市长
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网络数据工程和会计专业的魏思伟多年来从事风险管理和分析工作。作为基督徒,他业余攻读一个神学课程,希望能成为一名教会事工,帮助他人。
2017年7月,他偶然发现Ku-ring-gai市议会正在准备进行选举。从未了解过政治的他于是上网搜寻市政府网站,发现本地没有华裔或基督教背景的议员,便萌生了“与其作为教会事工,不如作为政界人士”来帮助他人的想法。
当时距离选举只剩下2个月,提名和竞选工作都非常紧张。但最终,在街坊好友的支持下,他以无党派身份顺利当选Roseville选区的市议员。
他说:“最大的挑战是民众不知道你是谁。但我过去30年一直在本地居住,上本地的学校、去本地的教会、支持本地的商户,得以说服选民我了解他们的困难,我会是好代表。”
在新州,地方政府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选出市议员。少数地区的市长和副市长是直选产生,大多数由市议员互选产生。
工作获得同僚肯定的魏思伟于2021年当选副市长,并于今年9月当选市长。
在他看来,市议员和市长的工作其实区别不大。
“我们修马路、人行道,看护体育场地、公园,收垃圾做回收等等,这些都需要花钱,由市议员决定如何花钱。市长作为10位议员中的领袖,决定每月四次会议的议程、协调议员和职员、担任市政府代表和发言人。”
“我认为市长职位应该在市议员之间轮流担任。如果有议员有兴趣,其他人也对其有信心的话,我很愿意予以支持,”他说。
魏思伟在公民入籍仪式上。 Source: Supplied / Eventphotography.com
魏思伟表示,几乎每四名居民中就有一人是华人,意味着自己“有很多机会和他们互动,和Ku-ring-gai所有其他居民一样,我很乐意和他们聊天。”
新冠疫情把原定于2020年的地方政府选举推迟一年,令魏思伟的市长任期从两年缩短为一年,但他仍然提出了三个希望任内实现的愿景。
他表示,一是加快回复居民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面对面的直接联络;二是提高市政府传达信息的效率,比如升级一些社区设施时,向居民广而告之;三是进一步改善公款的支出。
“希望更多港人从政”
1999年,越南华裔林丽华(Le Lam)当选Auburn市长,成为新州史上首位华裔市长。2003年,香港移民王国忠(Ernest Wong)当选Burwood市长。马来西亚华裔黄德胜(Ted Seng)在2005年当选Randwick市长。
对于自己成为新州20年来首位出生于香港的市长、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华裔市长之一,魏思伟感觉“特别”,但对这一事实感到“惊讶”。
澳洲有5%的华裔人口,但看看政坛——无论是地方、州还是联邦,并非每20人就有一人有华裔背景。
“作为华人,特别是香港出生的华人参与政治,我确实认为这很特别,但也对很少相似背景的人从政感到惊讶。我希望未来能见到更多。”
他就澳洲华人参政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以服务社群为目的,而非为了个人名声或利益;二是接触现任或前任的政界人士、参与政党或政治团体,以汲取经验、知识并获得支持;三是建立一个支持者组成的竞选根基。
“每位政界人士最终是要在投票日被选民决定是否当选,你要有朋友在投票日帮你宣传一整天或几个小时。如果你没有几十、上百人,你可能无法被听见、被认出。这需要提前数年准备。”
智库机构Per Capita的研究员赵明佑(Osmond Chiu)在接受SBS中文访问时指出,第一代移民在进入澳大利亚政坛时往往面临很多障碍。
“驾驭政治可能很困难,因为它具有高度的关联性,让那些本身有(社交)网络的人受益。”
“移民也经常受到偏见,被(选民)假设缺乏(本地)知识,这需要去克服。”
他支持一份报告的呼吁,各党派应制定为期10年的多元化战略,来促进政坛的文化多元性。
学者赵明佑表示,各党派应制定为期10年的多元化战略,来促进政坛的文化多元性。 Credit: Osmond Chiu
“家庭是成功移民的标志”
已任两届市议员的魏思伟表示,明年的新州地方政府选举,他会继续参选。
他说:“只要Ku-ring-gai的居民想我继续服务他们,我就会继续做下去。选举每四年一次,由他们决定我的去留。”
他表示,从政需要付出和牺牲:“新州的市议员年薪普遍为三万澳元左右,不够养家糊口。过去六年(担任市议员时),我在一间能源公司担任风险经理,每星期只能上三天班。但当我成为市长,要全职工作,我不得不辞职。”
目前,他在一间专为地方政府和议员提供服务的保险公司担任董事,作为收入之余,也有机会结识其他市长、市议员和地方政府行业人员。而结束白天的工作,他晚上还要修读法律和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希望能以学识更好地为社区服务”。
不过,即使再忙,家庭并不在牺牲之列——他经常在社交平台上记录和妻子Kathryn及两位女儿一家四口的温馨时刻。
魏思伟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Source: Supplied
爸爸从事电脑技术,妈妈是会计,这影响了他大学的专业选择。他认为自己年轻时“如很多华人传统家庭”一样,作为长子按父母的意愿走上相同的道路,直到二三十岁才真正发展自己的兴趣。
但他对此毫无怨言,因为他相信,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是成功移民的重要标志。
“我认识一些人,工作很勤奋,家中很富有,但和家人关系不佳……这就是为何我花很多时间和妻儿在一起。”
他强调,移民要在澳洲取得成功,重要的是和人们交流、融入社会。
看看澳洲最成功的人,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还在社交上、影响他人上、和社区不同人之间保持良好关系上,有很出色的技巧。
“像我这样的很多移民家庭,过度关注努力工作和学习。虽然这对成功也很重要,但……这(交流技巧)不是你努力就能掌握的。”
“在学校的时候你就要抓住机会,比如参与运动,像是板球、足球和橄榄球;比如打工,去麦当劳、David Jones。很多移民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忽略这些(交流机会)。”
初到澳洲不久,魏思伟和父母及弟弟在悉尼海港大桥前留影。 Source: Supplied
他仍记得当时家住九龙一座五层房屋的顶楼,每天看到出入启德机场的飞机在头顶飞过。
“我的父母工作很努力,是祖父母在家中带我。我在阳台每几分钟就能看见一架飞机。”
魏思伟在Ku-ring-gai市议会前留影。 Credit: SBS Chinese/Ranky Law
“学校里90个学生,只有三个亚裔,两个讲广东话,一个来自台湾。”
慢慢融入新生活的他表示,小时候其实并未想过从事和飞机有关的职业。但如果当年没有来到澳洲,可能结果会有所不同。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