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次如厕后都会自觉洗手吗?那吃饭前呢?请扪心自问。
澳大利亚食品安全信息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关于国民洗手习惯的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有19%的澳大利亚人每次上厕所后都忽略了洗手这一重要环节。同时,接近半数(42%)的受访者承认,他们在接触食物前并非总是保持洗手的习惯。
那么,在洗手卫生上,哪些人表现良好,哪些人又有所欠缺?这背后又有何重要意义呢?
报告有哪些发现?
本次报告基于1229名受访者的洗手习惯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与以往类似调查的结论相吻合。
调查再次证明,在如厕后洗手这一习惯上,女性表现略优于男性(83%的女性表示每次都会洗手,而男性为80%)。在接触食物前,仅有55%的男性会洗手,相比之下,女性为62%。
年龄差异也显著影响了洗手习惯。34岁以下的人群中,69%的人每次如厕后都会洗手。而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高达86%。
尽管这些差异并不出人意料,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间洗手习惯的差异,但其背后的原因仍待进一步探究。
为何人们忽视洗手?
公共卫生宣传通常侧重于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然而,关于人们实际采纳这些方法的程度,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为了探究人们为何会跳过用肥皂和水洗手的步骤,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宣传是否真正有效。
一项在印度进行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91%)的学校儿童对疾病威胁的感知较低。换言之,他们并未意识到如厕后不洗手的潜在健康风险。
有趣的是,46%的儿童表示,他们无法亲眼看到细菌,这是他们不洗手的主要障碍之一。但72%的儿童表示,如果他们的朋友洗手,他们也会跟着洗。
Young people were less likely to have clean hands on exiting the bathroom, the survey found. Source: Getty / Majority World/Universal Images
忽视洗手会带来哪些风险?
尿液和粪便中含有数百万细菌,尤其是粪便,每克中细菌的数量更是高达1000亿个。
如厕时,当你触摸卫生间内各种表面,手上便会沾染细菌。那些如厕后不洗手的人,会将细菌带离,并遗留在之后接触的每个表面。
你可能不会立即生病,但你却增加了细菌的传播范围。这将增加其他人感染的风险,特别是那些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如老年人、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等。
烹饪和进食前洗手同样至关重要。风险是双向的。若你手上有致病细菌(可能是如厕后未洗手所致),你可能会将其转移到食物上,细菌在此繁殖甚至产生毒素。食用这些食物的人可能会生病,常见症状包括呕吐和腹泻。
另一方面,一些食物在烹饪前本身就携带细菌,如生禽肉中的沙门氏菌和弯曲菌。如果你处理这些食物后没有洗手,你可能会将这些细菌转移到其他表面,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如何正确洗手?
请遵循以下三个简单步骤:
- 弄湿双手,用肥皂充分揉搓至少20秒,确保手指间和指甲下都得到清洗。如有需要,可使用指甲刷辅助清洗。
-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以去除手上的细菌。
- 用干净的毛巾彻底擦干双手至少20秒,以免潮湿的手触摸表面时细菌再次附着。
免洗洗手液效果如何?
若无流动水,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这类洗手液能迅速灭活多种细菌,降低其传染性。免洗洗手液对多种可引起常见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和病毒均有效。
然而,若你的手被有机物(如血液、粪便、肉类、沙子或土壤)污染,免洗洗手液将难以发挥作用。此时,你应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双手。
总结
洗手就像系安全带一样——每次上车都要系,而不仅仅是在你认为可能会出事故的时候。简而言之,洗手是一种简单、快速的防护措施,对你和你身边的人都有益——但前提是你得坚持去做。
本文作者克里斯蒂娜·卡森(Christine Carson)是西澳大利亚大学医学院高级研究员。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