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生的陈隽然,6岁时随着父母移民澳洲,在北悉尼的一个郊区长大。父母经营着一家小餐馆,抚养一家四姐妹。在陈隽然的记忆里,童年充满了美食的乐趣和对音乐的耳濡目染。
“我的两个姐姐在她们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就玩音乐,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许多新鲜玩意儿。希望某一天也能像她们一样”,陈隽然告诉SBS中文普通话节目。
九十年代的澳洲,虽然多元文化的概念已经是人们的日常谈资,但是对于更广泛定义的多元化还缺乏深入探讨,这让不少移民陷入了文化认同上的挣扎。陈隽然成长在一个传统的华人家庭里——在家看中文电影,吃饭用筷子,平时会上中文学校,甚至会陪父母去寺庙。然而,这些都是她不想让人知道的一面。
Rainbow Chan= during her childhood. Source: Rainbow Chan
“我是在一个以西人为主的社区长大的。小时候,我不想暴露太多华人的特质。身为一名华人,在那个时候并不是什么光鲜的事。” ,陈隽然回忆道。
“通过这样的同化,我失去了和家人用母语交流的能力。”
虽然一心想要融入澳洲主流文化,在陈隽然成长的社区,当年对于华人的认识还停留在“炒饭和成龙”的刻板影响中。她说,虽然自己没有在学校中经历过霸凌,但是一些随意的种族歧视的言论却伴随了她成长。
“其实这对人造成的伤害更大,因为人们常常当笑话就过去了,甚至没有觉察。”
不愿意被人贴标签的陈隽然,从小励志想要通过音乐改变他人对她的评价。在父母的支持下,她从小参加许多歌唱比赛和演出,上大学还专门研读音乐和美术,专注于唱歌,创作和数字音乐。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触了实验音乐,并从此着迷。
Rainbow Chan performing at NGV (supplied) Source: Predrag Cancar, courtesy of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如今,她将对于童年的回忆、归属感以及对于故土的思念,全部融入到了她的作品美学里。
出道不久的她,在悉尼已小有名气。她的首张专辑《Spacings》被知名美国音乐杂志《Rolling Stone》冠以4星好评。单曲《Let Me》还获得了2017年SMAC年度最佳歌曲奖。
“我想,很多移民二代都会在20岁出头会有一种文化的苏醒。” ,陈隽然讲述着。
“我发现许多其他的创作者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关于在一个艺术真空中还不存在的创作,他们总会回到自己文化根基和独特的生活经验去寻找灵感。”
“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重新学习和身份探寻,现在对粤语表达自信多了。”除了创作流行音乐、涉足装置艺术和表演外,陈隽然也是一名音乐老师,教育着音乐艺术的下一代。她认为艺术的语言能够消除文化传播中的误解与偏见。
Rainbow Chan Source: Hyun Lee
“现在其实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因为整个社会体系和系统上在发生着变化。”
“不论是来自移民背景或是在跨文化中长大的群体,其实是有一个独特的生存空间,他们能为跨文化交流而搭桥。”
READ MORE
悉尼华裔琵琶演奏家刘璐和“《月亮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