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时装节中,有两位年轻的华人设计师携带系列作品参展。
从小看外婆缝缝补补,制作各种小物件,高丹丹就在心中埋下了一颗走上时尚设计之路的种子。
而对于20岁的叶咏芝(Yip Wing Chi)来说,与身为时尚买手的母亲逛遍香港大街小巷,是她关于时尚的最初印象。
两个年轻女孩的梦想,在BrisAsia时装节产生了交集。
重新定义美丽
如果你猛然一瞥叶咏芝的设计作品,你可能会受到不小的视觉冲击——布料底色之上,是或蔓延、或扭曲的肌肉、血管和骨骼。
然而,通过器官、组织等人体解剖学概念,叶咏芝想做的,是重新定义关于“美”的标准。
“这是关于一个有毒的美的标准,”她说,“就像现在社交媒体只鼓励追求一种单一的美的定义,比如沙漏身材和完美的皮肤。”“我想在我的设计中表达我的情感,我想以这种方式告诉人们,不要追求这种有毒的标准。所以我采用了人体解剖为灵感,来展示我自己的身体。我想告诉大家,有个小肚子也没关系。”
叶咏芝的设计以人体解剖学为灵感。 Source: 叶咏芝
叶咏芝原本的专业是护理,但是,她逐渐认识到,对她来说,如果要向人们传递价值和观念,时尚也许是一个更为直接的方式。
“如果我真的想帮助别人,比如(建立)身体自信……时尚是更容易的表达方式。”
如果母亲是叶咏芝的时尚启蒙,而历史则是她挖掘灵感的另一座宝藏。叶咏芝告诉SBS中文普通话,中国唐朝的历史,对她的设计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她认为,唐朝女性不穿内衣,多着齐胸襦裙和轻薄外套,这代表着“大胆、强大和自信”。
对于20岁的叶咏芝来说,与身为时尚买手的母亲逛遍香港大街小巷,是她关于时尚的最初印象。 Source: 叶咏芝
“我在香港的时候,对于一些相对暴露的衣服,我并不自信。因为社会和教育会告诉你:这太露了。我相信,你喜欢穿什么就穿什么,不必听别人的,也不用穿得像别人。”
从传统文化汲取灵感
对于22岁的高丹丹来说,她的灵感则来自于中华文化与现代街头风的碰撞和融合。
飘逸的水墨遇见率性的剪裁,精美的刺绣碰上利落的工装……高丹丹擅长的,是将历史和文化转换成时尚设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能够成为她的创作养分。“我还很喜欢民族服装——比如西藏服饰,比如古代的工艺和设计——如果能把这些运用到现代设计中,那就不要让传统的美停留(在过去),而成为一个现代设计灵感。”
高丹丹的灵感来自于中华文化与现代街头风的碰撞。 Source: 高丹丹
高丹丹告诉SBS中文普通话,童年时给自己的娃娃做衣服的那个女孩,长大后把当年这份纯真的爱好发展成了职业,这是一件幸运的事。
高丹丹最喜欢的时装品牌是盖娅传说,她认为,自己多元文化背景让她能够在澳大利亚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我有中国文化的背景,可以很容易的了解一些古代的元素和历史,做这方面的研究对我来说很轻松……然后去添加一些在西方学到的、感受到的文化元素,创造出新风格出来。”从确定设计概念,到绘制图纸、面料选材,再到打版剪裁,高丹丹说,这一系列作品花费了她约一年的时间。
高丹丹说,澳大利亚的时尚产业更注重日常所需。 Source: 高丹丹
让高丹丹没有预料的是,自己的文化背景还让她探索出一种经济、高效的设计创作模式。
“澳大利亚的布料市场很少,而中国可以买到很多不同种类、价格低廉的布料,我大部分布料都是从中国海运过来的。”
“我也把它介绍给我的当地朋友们,然后我们一起海运……从邮局扛回来,也收获了一些友谊”,她笑着说。
拥抱澳式时尚
两位年轻的设计师不约而同地认为,澳大利亚的市场产业与亚洲迥然不同。
高丹丹表示,澳大利亚的时尚产业更注重日常所需,属于“悠闲的时尚”,风格更加清新有趣,灵感多援自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
相比之下,亚洲比较追求审美,关注于what you want(你想要什么),澳洲则是what you need(你需要什么)。
叶咏芝则认为,“可持续”是澳大利亚是时装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谓“可持续时尚”,是指在服装制造、生产的过程中,在原料选择、服装制造、消费售卖和回收利用等方面,尽可能保护环境,从根本上改变时尚产业格局。
高丹丹说,尽管澳大利亚的本地品牌数量不多,但最近几年也凭借鲜明的特色,“杀出一条血路”。
“它们或许运用土著元素,获取打着ethical fashion(道德时尚)的名号去创造出一个品牌,近期都受到欢迎。我觉得这是(澳大利亚时尚产业)不同的一个点。”
请听报道:
LISTEN TO
拥抱澳式时尚:勇闯BrisAsia时装节的华裔女孩们
SBS Chinese
25/02/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