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精英公校新政引争议 华人“感觉被针对”?

Class with hands up

Source: Getty Images/sknesher

新州精英公校将二成名额分配给弱势学生群体的新政在上周日公布后,几天内席卷了华人家长圈,引发了激烈讨论,有华人家长感觉“被针对了”。(点击上图收听采访)


上周日,新州教育部长莎拉·米切尔(Sarah Mitchell)宣布,该州的精英中学及英才班将把多达20%的招生名额(约850个)保留给弱势学生群体,并表示新计划将令竞争环境更加公平。

据《悉尼晨锋报》报道,新州教育部 2018 年对于精英中学的一项审查发现,来自低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原住民学生、残障学生以及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学生的申请人数较少。

如今新政中提及的20%名额将提供给在三月参加了2023学年精英中学(Selective High School)入学考试的弱势群体学生,同时也将适用于为有天赋的五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提供的英才班(Opportunity Class)。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消息在几日内席卷了华人家长圈,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对支持弱势群体表示欢迎 但教育部做法“完全不合理”

许多华人家长对即将拥有20%招生名额的弱势学生群体定义表示困惑,认为政府有义务公布其标准细则,一旦家长公平透明地获知所有相关信息,其实是并不反对支持弱势群体的。

6年级学生家长Bruce在SBS普通话《正在行动》热线节目中表示,新州政府这次改革的目的是合理的,但做法“完全不合理”,这是教育部的“失职”。

Bruce认为,新政会导致已经完成考试且原本有望明年就读精英中学或英才班的20%的考生无法就读,“剥夺了他们应该得到的公平教育权利”。

他说:“那20%的考生就是被取代了。因为进不了精英中学和英才班,他们以后有没有可能变成弱势学生呢? 20%和20%互相抵消,就是说教育部做的这个改革实际上是一个无用功。”
教育部应该对弱势地区的教育投入更多,建立更多的精英中学和英才班。
家住Castle Hill的应届考生家长Lisa Peng对此也表示认同:“我们其实非常希望澳洲是一个平等互助的国家,大家能互相帮助,照顾到这些想努力学习的弱势群体的孩子。”
“可是它这个政策出来以后,真的能照顾到这些弱势孩子吗?真的想照顾弱势孩子,为什么不在他们的聚集地设立专门的精英班,配备专门的老师,方便他们接送上下学?”

因此,Lisa表示作为父母和纳税人,她坚决反对这次改革。

突如其来的新政引发公平性与透明度质疑

来自新州West Pennant Hills的徐女士对SBS中文表示,该政策的突然公布“违背澳洲民主价值观”。

“我们所有的家长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然后突然就出台了,它没有一个民主的基础,完全是非常官僚的一个行为。”

徐女士认为,政策出台前,教育部门应通过家长委员会或校方与广大家长进行沟通和通知。

Lisa也指出,任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一个缓冲期,让家长和学生有所准备,如今突然出台新政让她感觉“非常迷茫”。
Students in masks
Source: Getty Images/izusek
对此,新州教育部发言人对SBS中文表示:“我们就拟议的修改征求了一系列家长团体代表的意见,包括新州家长和公民联合会(NSW P&C Federation)、新州资优生协会(Gifted NSW)、澳大利亚残障资优生协会(Gifted Learners with Disability Australia)、孤立儿童家长协会(Isolated Children's Parents Association)以及新州少数族裔社区委员会(Ethnic Communities Council of NSW)。”

另外,对于施行新政后的考试结果(Outcome)公布方式,徐女士和Lisa也都表示不能接受。据悉,新政后将会公布的学生成绩中没有了详细分数,取而代之的是成绩报告(performance report),报告中会以百分比显示学生成绩所在区间:50%、25%或10%。

徐女士说:“你的孩子考了多少分,学校的分数线是多少,你是不知道的,他不会告诉你。这个东西就违背透明的原则。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考生是有知情权的,但是现在他完全就可以暗箱操作,你没有任何质疑的权利。”

Lisa认为这“比20%名额更值得关注”,因为“一个百分比里可能就有几百上千的学生”。而本应于7月获知考试结果的应届考生和家长,如今也没有得到成绩公布的具体日期。

更严重的是,不公布详细分数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徐女士说,自己大儿子去年考试时分数出错,经过上诉成绩获得了纠正。

“当年他作文得了零分,我们就觉得很奇怪,我觉得我儿子作文不可能得零分的,所以我们就去上诉。后来证明果然是搞错了,我们的分数找回来了。”

“但是如果现在实行这种政策的话,我们是不可能知道这个分数的,也无法质疑它。”
(一旦出现类似状况)我们根本不会去找回(弄错的)分数。

“实际上就是在打压华人”

除此之外,徐女士还认为,新政实施让她感觉“被针对”。
laptop on desk aerial
Source: Getty Images/mixetto
“弱势群体怎么定义?为什么他们就是弱势群体?他们难道不是跟我们用的一个公共教育资源?我们上的也不是私校,也没有说走了一个独立的教育系统。”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实际上我们都能够知道这个(新政)针对的是谁,是哪个群体:是在这些考试中非常占有优势的(群体)——之前是把数学成绩弱化、提高英文难度,想要打压我们,但是打压不下去,所以现在(出台新政)我个人认为实际上就是在打压华人。”

另一位华人家长Frances则认为,虽然学生们都是“靠自己的本事”考上的精英中学和英才班,但不可否认如今的精英中学里华裔和印度裔孩子“确实是占到了绝大多数的比例”。

“从这个角度上来考虑,我觉得政府认为把资源分配平均一些,从长远上面来看不是坏事。”

她非常赞成新州的公立精英学校系统继续开展下去,且认为“越多越好”。

悉尼大学教育和社会工作悉尼学院(Sydney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Work)教育史教授海伦·普罗克特( Helen Proctor)此前在接受SBS普通话节目采访时也表示,该系统“是成功的”。
“在某种意义上,有很多人希望进入精英中学就读,有更多的人申请入学,然后可以去参加考试并获得机会,这就是衡量成功的一个标准。”

她还提到,精英学校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表现出色,比如新州高考。但她也强调,成功的定义是多样化的,不能武断地说“它们比其它学校更成功”。

华人教师:“钻空子也没那么容易”

新州教育部长莎拉·米切尔(Sarah Mitchell)在一份声明中说,会“确保每位获得名额的学生拥有很高的潜能和学术能力”。

从这一角度出发,小红书用户“Sydney小学艾老师”发文表示,教育当局对入选的弱势群体学生仍会根据选拔标准进行筛查,家长们无需太过担心。

另外,20%这一数字看上去很唬人,但它只是该名额的一个上限,并不意味着这800多个名额会全部由弱势群体学生占据。与此同时,新政实施方案实际上只是降低弱势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且有10%的降分上限,“也就是说如果90分是某学校的分数线,弱势群体最多降分到 81分”。

在新州某公立高中任教的华人教师孙老师(Samuel Sun)补充说,今年应届考生的家长无需为新政感到焦虑。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该新政适用于2023学年入学的学生。

另外,20%的名额按如下比例分配:残障学生2.5%,偏远地区学生2.5%,原住民5%,弱势(disadvantages)社区10%。

艾老师指出:“这几条里,残障和原住民(学生)不说了,偏远地区都是真的偏的,华人多的悉尼、卧龙岗和 Newcastle这一线都不包括在内……(弱势社区)简单说就是在差区小学就读的,悉尼范围估计也就大西区部分区域满足条件。”

“20%名额无需申请,而是由教育部根据学生资料主动筛查,有些人觉得这样方便黑箱操作,我倒觉得这样能避免钻政策空子。试想一下,你(为了钻空子)费尽心机把孩子转到西区某所很差的小学,孩子成绩可能受同学影响,却并没有把握一定能‘被照顾上’,这风险你愿意承担吗?”
至于钻空子,我看也没那么容易,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这个政策,高效复习提高成绩才是重点。

(本文系SBS中文普通话节目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