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病毒在突变,但并无必要恐慌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image of SARS-CoV-2 emerging from the surface of cells cultured in the lab.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image of SARS-CoV-2 emerging from the surface of cells cultured in the lab. Source: AAP

“(病毒)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与病毒共存。”


疫情期间关于导致COVID-19的病毒SARS-CoV-2变异的说法并不鲜见,甚至一些新闻标题称病毒分裂成更具传染性、毒性更强的“病毒株”。

对此,肯定了SARS-CoV-2变异的存在,并援引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病毒学家大卫·雅克(David Jacques)博士的观点,即“冠状病毒的突变速度比我们预期的要慢得多”。

而墨尔本多尔蒂研究所(Doherty Institute)的病毒学家苏巴拉奥(Kanta Subbarao)教授认为,到目前为止,这些变异还没有对我们应该如何对抗病毒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苏巴拉奥教授说:“(新病毒株)肯定是科学家们正在关注的事情。在大流行期间,我们需要疫苗,我们需要了解疾病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我认为没有必要因此恐慌。”

突变(Mutation)通常是指在生物学上,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通常会导致细胞运作不正常、或细胞死亡。

来自西悉尼大学的林奇恩教授告诉SBS普通话节目:“最近在一些国家出现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在临床试验里我们发现病毒好像跟原本第一代病毒有点不一样,尤其是DNA蛋白质里的差异。”

8月,香港发现首例重复感染病例,一名33岁的香港男性在首次确诊四个半月后再度感染新冠病毒。研究人员称,患者首次和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显示COVID-19无终身免疫。

对此,林奇恩博士表示:“任何康复者有可能再次感染,第二,新冠病毒有可能将来变成与引起一般普通感冒的门类的冠状病毒一样,会持续地在全球人群中存在。”

他认为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变人类应对病毒的思路。

林博士说:“你会发现,更多的焦点会放在如何预防病毒”,“只要基本的病毒构造是一致的,所产生的疫苗对其他分支也应该有一定的免疫性。”

而说到疫苗,林博士提醒说,与上市前的第一至第三阶段试验相比,所谓的“第四期检测”即上市后药物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把药物越做越精细,副作用越少,这是一个持续性的(测试)”。

目前,联邦政府对牛津大学研发的疫苗寄予厚望,该疫苗正在进行第三阶段试验。

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8月中旬曾表示,联邦政府与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已达成意向,只要试验证明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合作的COVID-19疫苗安全有效,澳大利亚人将有望在明年初免费接种。
林博士说,澳大利亚医学会向政府建议,第三阶段试验成功也不代表疫苗完全安全,因此敦促政府不要急于批准使用。

他补充说:“(病毒)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与病毒共存。”

“我们还是要遵守流行病学的控制措施,比如戴口罩、保持一定社交距离、手部卫生等。”

林博士同时提到近期一则新闻中提到一名儿童误食酒精洗手液,他提醒如果不幸发生这种情况,首先需保持冷静,拍下洗手液品名和成分,然后拨打全国毒品咨询中心(131126)并说明情况,会有专业人员告知步骤。

 “千万不要胡来,灌水会更加加快酒精进入小孩血液里(的速度)。”

(注:本文系一般建议,不可代替具体医疗建议;有疾病或用药疑问,建议咨询您的家庭医生或药剂师。)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请查看您所在州或领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请留在家中并致电家庭医生或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安排测试。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