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后浪】香港曾年产电影近四百部,现在一年仅二十多部

Director Tian Qiwen.jpeg

SBS全新谈话类节目《对话后浪》,倾听普通人的烦恼,了解普通人的欢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每周五早上八点十五分。本期话题:香港曾年产电影近四百部,现在一年仅二十多部。(点击封面图片,收听风趣对话)


在后浪嘉宾中有一种共识,就是香港影视业最辉煌的八九十年代,离不开那一辈的演员和影视创作人员的敬业付出。有嘉宾对当年香港影视演员认真背台本的功力相当佩服。田导也告诉大家,有不少剧本其实很多都会临时改,然后需要演员马上进入状态,要靠自己的经验很快把自己的看法、想法融入角色。但是嘉宾们也表示,相比之前整个香港电影业的朝气蓬勃,现在的后继乏人总会让他们感到些些失落。而这样的情愫,也是我们的年轻嘉宾Eugene特别想跟田导交流的。

面对香港电影业的现状,田导自己也表示有很多无奈。第一个是市场的无奈,第二个是人心的无奈。现在香港很多电影人往北走,回大陆发展,他本人只是比较少,也并非不是不去。而且他认为,现在如果专心想为了赚钱的话,肯定还是要去内地市场,肯定钱会多一点。尽管如此,他还是尽量希望把香港的电影精神能延续下去,让年轻人可以知道香港的电影的影视曾经有过辉煌的一段。而香港的电影人也不能一直吃老本儿,这样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往事只能回味。过去的铭记,明天仍需加油。

后浪嘉宾David 和香港有着深厚渊源。他非常想知道作为以粤语为主的香港电影,相比普通话影视作品来说,市场是不是太小,具体的策略在哪儿?香港演艺学院的学生他们未来出路在哪儿,他们有没有机会去振兴香港电影业?还有他个人喜欢的香港金像奖有没有什么具体措施能够一直的办下去?对于David的四连问,田导首先分享了香港电影近些年在量产上的一个非常的电话。按照他的说法,八九十年代时香港每年出片量接近四百部,平均每天都有一部电影开机开拍。而现在的实际情况则是一年才二十来部,三十还不到,疫情一来这种情况就更加困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