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州Kooyong選區華裔選民達兩成 倆女性候選人針鋒相對

聯邦大選日益臨近,維州Kooyong選區的競爭愈加激烈。在這個文化多元、教育程度高、經濟壓力顯著的選區,候選人的政策取向、對華人社區的回應與對重大議題的立場,均引發廣泛關注。

0424 kooyong.png
維州Kooyong選區是自由黨傳統票倉,自1949年成立以來幾乎未曾旁落,直至2022年獨立候選人瑞恩(Monique Ryan)意外擊敗時任財政部長、以51%對49%的微弱優勢改寫歷史。本屆選戰,自由黨捲土重來,派出年輕候選人哈茉(Amelia Hamer)挑戰瑞安。

根據澳洲統計局(ABS)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Kooyong選區約有19%的華人居民,普通話是英語以外的第二大語言。

生活開支與氣候變化

生活開支壓力,是雙方候選人不約而同聚焦的優先議題。

哈茉接受SBS普通話時表示:「我每天落區時聽到最多的就是:電費漲了、租金漲了、孩子的課外班負擔不起了。」

為此,她提出包括燃油附加稅每公升減免25仙、為年收入不高於14.4萬元的人士提供平均1200元退稅等直接措施。「每加一次油可以節省14元——這對很多家庭是真金白銀的支持。」

此外,自由黨也承諾推動更多本地生產的天然氣保留在國內使用,以壓低能源價格。「我和很多華人居民聊過,他們喜歡用煤氣炒菜。但維州政府卻不允許新建住宅接入煤氣管道,這是脫離民意的。」

她強調,保留煤氣不等於反對清潔能源,而是「現實與過渡之間的平衡」。
A man in a blue suit and tie and white shirt stande next to a woman in a shirt with bue and white vertical stripes
自由黨候選人哈茉(中)。 Source: AAP / Diego Fedele
而現任議員瑞恩則從結構性視角切入,將氣候變化視為推高生活開支的幕後推手:「你家的房屋保險是不是漲了?是的,那是因為極端天氣;你發現超市買菜貴了?那是因為乾旱和洪水影響了農業生產。」

她認為解決之道在於大力推動清潔能源與家庭電氣化,「支持居民安裝太陽能與電池、使用熱泵熱水器,長遠來看能每年省下數千元。」

在政策層面,瑞安指出現政府每年在全國推廣家庭電氣化方案。「預算控制在500億元以內,遠比自由黨提出的高達6000億元核電方案現實可行。」

房屋之爭:平衡開發與宜居

住屋壓力同樣成為選民高度關注的問題。

針對維州政府提出的「活動中心」計劃,兩位候選人看法略有差別。哈茉直言反對維州政府「活動中心計劃」下的高密度開發,稱社區居民擔心「基礎設施承壓、停車難、學校與醫療資源緊張」。

她進一步指出,部分政府主導的社會住房項目缺乏配套支持,例如在Armadale地區,「政府將社會住房直接引入,但沒配備社工和管理人員,結果犯罪率上升。很多華人居民對這種模式感到不安,不反對公共住房本身,但希望是『有秩序、有監督』的。」

她主張將住房開發引導至市郊,透過新增基礎設施來建造「可負擔、有後院」的家庭住宅。「不是人人都想住進無窗小公寓。」
MONIQUE RYAN PRESSER
獨立議員瑞恩。 Source: AAP / MICK TSIKAS/AAPIMAGE
瑞恩則對維州政府的「活動中心」持相對溫和的立場。「我們必須承認墨爾本人口正在增長,不能一味將居民感到偏遠郊區。」

但她也反對高樓林立的開發模式,主張「在充分社區諮詢基礎上,進行適度、可持續的密度提升」。她批評維州政府缺乏透明度和公眾參與,「規劃倉促,造成社區恐慌」, 並指出當前政策「經濟不可行,也缺乏民意基礎」。

澳中關係與華人社區

面對Kooyong的龐大華人選民群體,兩位候選人都表達了加強溝通的意願。

哈茉介紹,她不僅常在街頭與選民互動、敲門拜訪,也積極參與當地華人社團活動。例如,她曾到訪Kooyong地區的華人長者中心,「跟大家打麻雀、聊生活」,並稱也在選區內舉辦過多場家庭沙龍,聽取華人居民的移民經歷與對澳中關係的看法。

「我曾在跨國公司工作,辦公室一半在上海、一半在墨爾本。現實是,我們生活在全球化社會中,需要維護與中國的穩定合作關係。」

她強調,作為自由黨成員,她為兩黨聯盟政府「推動澳中自由貿易協定感到驕傲」,也希望「未來政府在處理兩國關係時兼顧國家利益與文化理解」。

在移民與留學生議題上,她強調「有計劃的結構性移民政策」,即根據基礎設施承載力來安排每年配額,「這樣才能確保每位新移民真正享有『澳洲夢』。」
而瑞恩則猛烈抨擊兩大黨在移民政策上的「競相收緊」。她表示,澳洲的教育出口產業、勞動市場與文化活力都離不開海外學生與移民,「盲目壓縮,只會傷害國家未來」,「澳洲是移民國家,移民政策不應該成為政黨操弄的工具。」

她直言,自由黨領袖達頓在澳中事務上「立場偏頗」,對移民和國際學生「態度冷淡」,「在外交與移民政策上一貫對華人群體缺乏包容」。

「從疫情初期的針對性言論,到如今大幅削減移民,(達頓)缺乏對這個群體的尊重。」

政治執行力:獨立議員與政黨

瑞恩作為現任獨立議員,強調其在無黨派身份下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例如推動處方藥制度改革,允許患者一次性領取兩個月藥量,已為澳人節省2.5億元開銷;她也曾發起高等教育債務改革運動,促使政府調整政策,為三百萬澳人減免約30億元助學貸款。

「我的優勢在於,我能把選民關心的問題直接帶到坎培拉,推動務實政策。」

她補充說,若本屆大選出現「懸峙議會」,她可能再次掌握關鍵一票:「我會利用這個影響力,迫使兩大黨回應我們選區的真實訴求。」

哈茉則指出,獨立議員缺乏執政能力與政策落實權力。她批評瑞恩「77%的投票立場與綠黨一致」,並非真正中立代表。

「獨立議員可以發聲,但無法實際推動法律改革。而作為大黨派的一員,我有機會直接參與決策進程,落實選民關心的議題。如果想看到生活成本下降、犯罪率降低、住房更可負擔,需要一個能參與政府運作的議員。」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25 April 2025 7:03pm
By Lorien Chen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