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解構】澳洲人何時接種?各社區如何取得?

聯邦政府預訂了3種新冠病毒疫苗,本文將解釋澳洲疫苗計劃詳情,以及所有澳洲人接種的重要性。

Australia vaccine graphic

Australia is due to roll out a vaccine in 2021. Source: SBS News

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速度驚人。除了早前獲英國及美國批准緊急投入使用的輝瑞/BioNTec疫苗,現在Moderna疫苗亦獲美國當局批准,讓當地弱勢社群陸續接種。

澳洲的新冠肺炎病例再次增加,不少人好奇當局何時才推出疫苗。聯邦政府雖向公眾保證,將推出疫苗,並正制訂全面計劃在2021年首季度配發,但除此以外便再沒有其他具體細節。

為甚麼澳洲還未批准使用疫苗?

南澳大學流行病學家艾斯特曼(Adrian Esterman)教授認為,答案很簡單,就是無需操之過急。
Allergic reactions to the Pfizer/BioNtech vaccine are said to be incredibly rare.
Allergic reactions to the Pfizer/BioNtech vaccine are said to be incredibly rare. Source: Photonews
他表示,人們需謹記輝瑞/BioNTech疫苗在英國及美國只是獲得「緊急批准」,即第三階段測試尚未完成,只是需求之大令當局無法等待。他說﹕「投入緊急使用並非一般做法,但由於英美等國家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急,他們沒辦法等太久……那是可理解的。」

澳洲人甚麼時候開始接種?

雪梨近日本地感染個案爆發,此前艾斯特曼稱﹕「我們的監管部門(藥品管理局)寧願等待全面測試結果,細閱後再審批,之後我們便可以接種。」他預計,明年3月左右,輝瑞/BioNTech疫苗便會推出。

誰人將會打「第一針」?

澳洲署理首席醫療官凱利(Paul Kelly)證實,不論疫苗類型,接種計劃將按優先順序推行,長者及慢性疾病患者可優先接種,其次是感染新冠肺炎病毒風險較高人士,例如醫護人員、長者護理員,接著是任職緊急服務及基本服務的人士。

政府預訂了哪些潛在疫苗?

昆士蘭大學研製的候選疫苗被淘汰後,澳洲政府現有三個選擇,但無論使用哪一款疫苗,每人均須接種兩劑。當局需要預備足夠2,500萬或以上人口使用的疫苗數量。

  • 阿斯利康

AstraZeneca
Source: SBS News
澳洲政府本月決定加購牛津大學的阿斯利康疫苗,由3,380萬劑增加至5,380萬劑。縱使測試結果顯示,這款疫苗有效率高達九成,但仍未獲任何國家批准採用。

艾斯特曼教授稱﹕「這款疫苗是所謂的病毒載體。它使用對人體無害的黑猩猩型腺病毒(chimpanzee virus)作為載體,注射疫苗入體內。」

澳洲生物科技公司CSL亦致力在本地製造5,000萬劑,並已在墨爾本展開生產程序,但必須等待阿斯利康疫苗獲監管機關批核後才可運送疫苗。

  • Novavax

Novavax
Source: SBS News
另一個選擇是由美國公司Novavax研製、目前正進行第三階段測試的疫苗,預計可購入5,100萬劑。

艾斯特曼教授解釋,這款疫苗屬於「蛋白疫苗」(protein vaccine),其製造方法經過長期試驗。他預期,這款疫苗明年將獲批核,「他們9月剛開始進行第三階段測試,所以最快可能到明年5月或6月才會推出。」

  • 輝瑞/BioNTech

Pfizer/BioNtech
Source: SBS News
最有可能率先運抵澳洲的一批疫苗,應該會是有效率達九成五的輝瑞/BioNTech疫苗,共1,000萬劑。這款疫苗的mRNA生產技術相對較新,此前從未被用在製造疫苗方面。縱使輝瑞/BioNTech疫苗的成效最先獲得證實,但由於每人須接種兩劑,以目前預訂數量計,僅500萬澳洲人能獲接種。

澳洲醫學會副主席梅傑斯(Chris Moy)醫生表示,聯邦政府向多方預訂疫苗的策略是關鍵的。他稱﹕「老實說,問題一直在於我們作為一個國家,對於能否取得成功機會最大的疫苗感到猶豫。『孤注一擲』的策略是不可能的。」

然而,工黨認為只有三項預訂疫苗的協議不足夠,國際間的最佳做法是簽訂五至六項。

輝瑞疫苗不是難以儲藏嗎?

是。這款疫苗需要被存放在攝氏零下70度的空間,其投入使用的過程亦因而變得稍為複雜。艾斯特曼教授稱﹕「它必須保存於特製容器內——有點像保溫箱,但可裝載液態氮,以保持極低溫。」
داروشناسی در حال تحویل‌گیری نخستین محموله واکسین کرونا در شفاخانه‌ای در لندن.
The Pfizer/BioNTech vaccine must be kept at very cold temperatures. Source: Getty
對於澳洲能否應付這項物流挑戰,他稱﹔「能做到的。輝瑞會用這些特製保溫箱運送它(疫苗)來澳洲。即使冷凍冷藏供應鏈增加了(運送)難度,但澳洲應該也可以應付自如。」

輝瑞/BioNTech等這類mRNA疫苗不能在澳洲本地生產,因為它涉及一種新的製造技術。艾斯特曼說﹕「有傳聞指我們正自行研發製造mRNA疫苗的設備,我認為對應付未來『大流行』疫症是好事。」

UQ/CSL疫苗發生了甚麼事?

澳洲昆士蘭大學與生物科技公司CSL本月被迫退出研發疫苗的競賽,因為所有試驗參與者接種疫苗後得出愛滋病毒(HIV)假陽性結果,令澳洲成功研製疫苗的機會大減。

雪梨大學傳染病專家布伊(Robert Booy)教授表示﹔「(疫苗)沒有導致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疫苗只是使用了一點蛋白質,並非實際的傳染性病毒。」
不過,科學家擔心,即使疫苗絕對安全,愛滋病毒假陽性結果會干擾澳洲的愛滋病毒測試計劃,以及削弱市民捐血的熱情,公眾的感觀和信心亦是問題。

澳洲人對新冠疫苗有甚麼想法?

疫苗接種計劃要成功推行,首要條件是大部分公眾都獲得正確資訊,並願意參與其中。

墨爾本全科醫生韋瑪(Abhishek Verma)表示,他今年大多數時間都在消除病人對新冠肺炎的憂慮,現在又要為候選疫苗闢謠。
他說﹕「我們接到許多有關疫苗的提問﹕它是否安全?是否強制接種?是否有潛在危險?」很多病人擔心,研發團隊為了在這場疫苗競賽跑出而走捷徑,影響了疫苗安全性。韋瑪說﹔「我們所做的是與病人開放對話,處理他們的憂慮。我們嘗試藉著那些機會,利用衛生廳提供的數據、臨床試驗數據及循證實踐的方法,提倡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信念。」

澳洲國立大學在11月向本地3,061名成人進行調查,其中58.5%受訪者表示,他們一定會接種疫苗﹔6%稱他們一定不會接種。

疫苗推出時,澳洲所有社區都會接觸到嗎?

韋瑪表示,對於某些移民社區而言,由於語言障礙及缺乏在文化上適當的保健服務,他們經常被排除在對話之外。韋瑪說﹕「一直以來,他們遭剝削權利,難以獲得全科及基本醫療服務。我相信,那些人將面對特定的障礙,若他們未能從正確的來源獲得資訊,會較易出現錯誤理解。」

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各州及聯邦政府部門被批評,與多元文化社區的通訊出錯,包括資料翻譯欠佳,沒有向文化社區代表諮詢,意味部分人寧轉向非官方來源以獲取有關病毒的資訊。
維州伊斯蘭協會發言人沙曼(Adel Salman)表示,「網上流傳很多(關於疫苗的)錯誤資訊」,並非只有少數族裔社區須對抗這些假消息,而是對整個社會的挑戰。

他說﹕「我認為有效地宣傳正確通訊管道是相當重要,因為有人會散播製造恐慌的陰謀論。我們需要確保,該通訊管道能克服這些問題,而且可靠源頭會循正確方法傳遞訊息。」

他促請聯邦政府,在推出疫苗前,先著手推行公共宣傳計劃。
衛生部長亨特(Greg Hunt)的發言人向本台表示,政府會「持續向多元文化代表團體及持份者就對抗新冠肺炎的應變行動進行諮詢和尋求建議,其中包括疫苗接種計劃的規劃及實行,以及通訊策略」。當局亦剛成立了多元文化及語言社區新冠肺炎諮詢小組,成員本月內將首次會面。

推出疫苗時會遇到甚麼困難?

昆士蘭大學傳染病學家格列芬(Paul Griffin)教授表示,澳洲推出疫苗的過程可能會很複雜,「我認為運送過程,以及接種疫苗的爭議,是我們前進時會遇到的兩大問題。我不肯定我們對處理任何一項問題所做的工作是否足夠。」

他續道﹕「物流程序會極之複雜。基本上,我們以前從未做過類似的事。我們的流感疫苗計劃頗大規模,但那運用了很多不同方法運送疫苗,而且其接種率從未達到我們希望新冠肺炎疫苗可達至的接種水平。」

他亦稱﹕「此外,紀錄保存及人們提供已接種疫苗的證據(也很重要)。我們率先推出的疫苗,要求注射最少兩劑,若人們不回來接種第二劑,預防能力便會大減。」

疫苗有效嗎?

梅傑斯醫生稱,疫苗接種計劃需要更清晰的短期與長期目標。「它們(疫苗)能防止你生病,但目前我們不確定它們到底在預防感染或傳播(新冠肺炎)病毒方面多有效。因此,它們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效,但對另一方面未必有效。」

「我們不單只嘗試保護個人,亦試圖阻止病毒在社區傳播。總括而言,所有疫苗都有利弊,而且還有一些未確定的地方,例如抗體持續有效的時間。」

我們甚麼時候會知道更多詳情?

凱利教授表示,關於澳洲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計劃的全面詳情將於1月公布。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病毒的應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Amelia Dunn, Marcus Megalokonomos, Yiu Wah Li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