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回來『Ryan和Claire的樂趣世界』。我們去過珠海,去過上海,現在我們來到青島。」「我們來了中國兩個星期,還有我媽媽的家鄉。我們吃了無數的餃子、麵條、米飯和包子......」
這認真的開場白,如同網上的旅遊推介影片;但童稚的語言,又像是小學生的家庭作業——實際上這些台詞是來自10歲的Ryan(吴桐)和7歲的Claire(吴柚)的網上影片。
這對澳中混血兄妹有自己的YouTube頻道,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發佈了各種影片,有時是旅遊日誌,有時是彈琴唱歌,有時是烹飪美食,記錄著一家四口的生活小事。
「小網紅」的表演慾
Ryan和Claire的母親Cathleen Wu來自中國山東,她告訴SBS中文,兒子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講故事,樂於在鏡頭前表演,而頻道所有影片的內容都是他自己策劃,再和父母討論。
「Ryan在6歲還在學前班的時候就開始看一些 KidsTube(YouTube兒童版)的內容......看到別人是這樣錄,他就在玩具房讓爸爸架上相機自己錄。在我們建頻道之前他就曾經自己嘗試。」
「7歲一年級的時候學校有個活動,就是做一個人偶表演。他錄了一個視頻,自己在視頻結尾的時候學那些YouTuber說『讚好和訂閱吧』。是他自己的意願說想建立一個YouTube頻道,上傳自己錄的視頻,就這樣開始了。」
初時妹妹還「不太會說話」,卻同樣充滿表演慾,「一定要在旁邊摻和」;現在,她也能拿起結他,和哥哥一起自彈自唱。

Ryan和Claire在YouTube頻道的影片中介紹青島的好去處。 Source: YouTube
Cathleen向SBS中文表示,一開始她也不會剪輯,只是用手機的免費程式,「基本上就是錄了拼在一起就發上去」,但盯著手機熒屏「眼睛都看瞎了」,後來決定在電腦上自學使用專業的剪片軟件。
從一開始單純地合併影片,到現在有字幕、有旁白、有過場效果,自己也掌握了一項新的技能,「它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嘛。」
子女做「編劇」和「演員」,媽媽做「導演」和「剪接」;本身愛好攝影的爸爸Nigel則負責包括拍攝、燈光、收音等技術支援,以及校對和審片的後期工作。
他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小朋友你不可能讓他們站好,給你足夠時間去設定(設備),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簡化所有燈光、錄音器材,可以拿起就(跟著子女)跑。」

一家四口經常出外旅遊。 Source: Supplied by Danyal Syed
「你不可能說逼著兩個小朋友說你必須要收拾情緒,我們半小時後再開拍,不可能的......只能改天再錄,那可能之前的一個小時準備廚房、準備食材就浪費了。」
我覺得就是享受這個過程吧,也不能說浪費了時間,你本來就是在陪伴孩子做一件事情。
幸好這對混血兄妹對拍片並不是「三分鐘熱度」。被問到為何能堅持下來,Ryan說:「我喜歡烹飪的經歷,(喜歡)去度假,做旅遊影片,做音樂。我很喜歡音樂。」
「小網紅」的挑戰
不過,在澳洲,南澳政府正考慮,而14至15歲兒童獲取社交平台帳號也要得到家長同意。本周總理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後,再多三個州——新州、維州和昆州的州長都表示會考慮類似措施。
如果實施,Ryan和Claire不但可能無法拍片,連觀看YouTube影片也會受限。不過,Cathleen表示他們的頻道是註冊在父母名下,相信不會受禁令影響,而且「他們的所有活動都是在父母控制下,他們的行動需要我們的許可」。
她和艾巴尼斯一樣,認為最大障礙是年齡驗證,「這個禁令如果實行,我覺得執行的難度很高。」
不過,被問到是否贊同當局實施禁令,Cathleen直言,青春期前這個年齡層的兒童正值叛逆期,「你越禁他們,他們越要得到」。
「我覺得與其投入很多人力財力推出法令禁止(使用社交媒體),不如把錢花在青少年網絡安全的教育方面。」
教導孩子們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和面對網絡安全問題,以及如何尋求幫助等,這些更加重要。
他們也確實是這樣教導子女的。Ryan表示,知道網上會有欺凌現象,他也見過有人作出「不好的留言」。「我只是刪掉它。他們只是妒忌。」
被問到是否知道如何保護自己,Ryan說如果見到不恰當的內容或留言,他會「舉報」給爸爸媽媽。

父母指導Ryan和Claire在家中廚房拍攝烹飪影片。 Credit: SBS Chinese/Shan Kou
她也會教導子女,不能做直播,不能向外透露電話號碼、家庭地址、所讀學校等個人資訊,而他們拍攝的旅遊影片,也會在離開當地後才發佈。
不過,她相信隨著網絡發達、資訊外洩事件增加,負面影響「無可避免」,不如父母和孩子一起主動面對。
與其以後孩子忽然間碰到這樣的問題,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不如我們一路慢慢來,碰到甚麼問題見招拆招。
Nigel表示,兒子正在嘗試獨立運營另一個專門玩電子遊戲的YouTube頻道,而父母的協助算是提供了一個「教育」的開頭。
「孩子都會被教導不該做甚麼,但他們是否執行是另一回事,這就是為何父母需要密切關注頭幾年實際發生的事情......到他長大就不想我們參與了,到時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觀看、按讚和訂閱。」

採訪當天,哥哥的鏡頭感很強,妹妹則有點害羞。 Credit: SBS Chinese/Shan Kou
「小網紅」的願望
另一樣需要教育的是金錢。Cathleen表示,在YouTube平台發佈影片而獲得的收入,她都存起留給子女。「每個月他們會很得意,說我賺到了一頓麥當勞錢、我要請你們吃火鍋,但這筆錢他們目前還沒花過。」
「Ryan想用這筆錢在六年級的時候買一部手機,這是他的願望。」
被問到是否希望憑拍片出名,Ryan回答:「當然,因為(這樣)我會有很多錢,我會住豪宅,我會有豪車。我會有錢和成功。」
不過他也很清楚,「只有很少數很幸運的YouTuber會獲得名譽、變得有錢」。
相關內容

南澳冀禁止兒童擁有社交媒體帳戶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