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利在中國影片社交平台抖音上發布了一條名為「挑戰全球最遠上課距離」的影片,記錄了他每星期從家鄉山東德州飛往墨爾本、單程8800公里上學的旅程。「整個時間大概是72小時吧,差不多往返。飛機上的話,單次行程大概在10到13個小時左右。」
28歲的許光利於八年前來到墨爾本留學,在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完成了遊戲設計和研究生藝術管理的學士課程。在今年的最後一學期,他開啟了「跨國學生」的人生。
8月至10月期間,許光利在墨爾本和中國之間往返了11次,單次平均花費約為6000元人民幣(約合1500澳元),這和他在墨爾本一個月的生活開支相比「差距不是很大」。
整體花費差不太多,但是從體驗上來講,我覺得(中國)國內的體驗更好一些,因為整體的花費國內更低一些。
他說,陪女友和在中國找工作是自己選擇「跨國上學」的主要原因。而在實施這個計劃前,他也有做一些研究,包括中國對海外學歷認證的規定、秋招春招的時間,以及自己課程的可行性。
「我覺得目前中澳之間的航線較多,航空公司也較多,所以進行了一次嘗試……後面我發現(計劃)可行性比較高,一直也沒有出現甚麼問題。」
「我個人比較喜歡(中國)國內的環境,還有方便程度。再有一個就是我出國這麼多年了,我更想陪伴家人。」
打「飛的」跨州上學
阿德雷德大學的中國留學生Hunter Huang今年2月搬到了雪梨,開啟了四個月的「跨州上學」生活。
他告訴SBS普通話,他通常一個月從雪梨飛往阿德雷德一次,當天往返。自2016年來澳後,27歲的Hunter在阿德雷德完成了預科、學士以及研究生的學習。
Hunter形容自己是「特種兵式」留學。 Source: Supplied
「(合租)算下來之後價格比我們分居兩地,(我)在當地上學是要便宜的。可能會省出將近一個月的房租,大概兩千元左右。」
他形容自己是「特種兵式」留學。他介紹,一般情況下,早上6點到雪梨機場,搭乘最早的航班飛往阿德雷德,在10點上課前趕到學校,下午5點下課後再搭乘晚上的班機飛回雪梨,到家往往已是深夜。
「是會有一點累,但是也還好,因為畢竟你不用天天飛,你只是飛一天,可能第二天多休息一會兒就好了。」
「也許變得普遍」
除了許光利之外,中國社交媒體上打著「國際走讀」標籤的留學影片並不罕見,如「中日走讀」、「中韓走讀」以及「中俄走讀」等。
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中國媒體和流行文化學者宮倩(Gong Qian)表示,這類影片走紅的原因之一是它把「留學生活的想像平凡化」。
「本來大家想像的,到國外學習對大多數人來講是一個不同的嶄新的經歷,是異國他鄉,學習環境、生活環境都非常不一樣。」
「但是它這種走讀呢?它說我其實這個也沒甚麼,跟在(中國)國內學習一樣,我要來回的,也是每個星期去上課,每個星期回到家。」
科廷大學中國媒體和流行文化學者宮倩。 Source: Supplied
「『走讀』在我們中國人的概念裡,你要離家比較近,你才會走讀。但是『國際』又是一個跨國的、遠距離的概念,所以這兩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結合在一起很吸眼球的一個字。
她相信,短期的國際走讀可能會成為「一個更普遍的現象」。
尤其是比較近的國家像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我覺得很可能有人會選擇一段時間到國際走讀。
她解釋,和早期的留學生相比,新一代的中國留學生更重視和家庭之間的聯繫,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畢業後選擇回國。
「我看到有的學生講他們在選擇留學的國家的時候,很多人就說選擇澳洲也是因為時差(較小)的問題,在美國的話跟家人聯繫打電話、視頻都不方便。 」
「以後也許,它(國際走讀)會變成一個不再那麼引人注目的做法。」
「不適合所有人」
隨著在網絡上受到的關注度增加,許光利也收到了一些負面的評論,有人給他貼上了「富二代」的標籤,並質疑其學歷的含金量。
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教育學院的高級講師張弘治表示,跨國上學背後的考慮因素是多樣化的,包括家庭、就業、生活方式等。
「如果這邊(澳洲)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我覺得他更願意把家人邀請到澳洲來生活,而不是每星期坐飛機回回國去。」
蒙納殊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講師張弘治。 Source: Supplied
本月初,許光利回到了墨爾本,並計劃參加月底的畢業典禮。
回顧過去三個月「跨國上學」的經歷,他說,這次「大膽嘗試」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體驗,也讓自己的心態有了極大的轉變。但他也強調,這種方式不適合所有人。
「如果你是接近畢業或課程較少,你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規劃這個行程的話,我覺得是可以嘗試的。但如果你在國外時間精力不是很多,我建議還是盡快融入當地的生活、學習和文化,這對未來的生活還是比較有意義的。」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