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暴雨】一場大雨揭示為何水資源政策朝令夕改

新州經歷連場大雨,雖然可為水壩存水量帶來好處,但原來亦會令政府放鬆對水資源政策的重視。有專家表示,雖然每澳洲各州政府均表示,自已對水資源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視,但關注度與當地的雨量往往成反比。

Warragamba Dam

Warragamba水壩。 Source: Joel Carrett/AAP


要點:

  • 新州大雨過後,大雪梨水壩儲水量平均上漲至八成,制水令有望降級,但新州其他地區乾旱未減。
  • 專家指,大雨往往亦政府再次忽視水資源政策,以至長期未能達標。
  • 確保供水的四個主要方式之一-循環用水仍未獲澳洲大眾接受。

 昆士蘭大學水資源高級研究員胡氏虎博士接受SBS廣東話節目訪問指:「當大雨出現時,政府對政策的關注會馬上下降,相反,再次遇到乾旱時,關注度亦會上升。當剛剛下完雨,水資源充足,政府認為再無威脅,可能就會將金錢投放在別處。」

情況往往亦成為有關政策未能達標的一個關鍵,胡博士指:「目前的政府的相關政策,只足夠應付面對的狀況,但澳洲人口會持續增長,需要的用水日後一定會更多。」

另外,他解釋:「另一個更大的因素,就是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會導致極端天氣情況出現得更頻繁,令未來乾旱及水災的情況越發嚴重。」
胡博士又解釋,「除了乾旱是一個問題,大型水災亦會對水源及本地供水儲水設施帶來極大的考驗,因此,政府必須有更長遠的計劃,提高設施能力去應付日後災情。但可惜,目前大眾仍未看到有關計劃。

他提及情況亦與澳洲的選舉週期有關:「因為執政周期,往往三至四年就轉一次,令政界中人難以籌劃一個三十年的長遠政策計劃。」

他又指,「要確保水資源供應的政策及設施,各州及領地實際是各自為政,而聯邦政府只負責供款,而每個州及領地的有關政策,要視乎其管理能力及其熱情,各有不同。」

而各州亦有各自的利益去作平衡,亦會釀成州與州之間因為資源而出現衝突,一如梅里達令河的水資源爭議一樣。
胡博士又提到對環保的關注,亦可能成為水資源政策的絆腳石:「澳洲一直以來都重視環保,令興建水庫的批准程序難度增加,好多人想申請,但政府內部的繁文縟節,可能令有關申請等待經年。因為政府必須確保,水庫不會影響環境及野生動物。」

大雨令大雪梨水壩庫存升至八成

大雨確實亦為大雪梨區帶來實際好處,雪梨水務局高級公共事務顧問李峙崎指,大雨過後,區內各個水壩的平均儲水量,經已上升至八成。

李峙崎表示:「其中一個關鍵是Warragamba水庫,該處的存水量亦已接近80%。」他補充:「除了大雪梨區外,新州其他部份仍然處於缺水的狀況。」

他續指:「雪梨水務廳長柏菲(Melinda Pavey)於本週二亦已發新聞稿,指出大雪梨區於三月一日,有可能將目前制水令降至一級,對於實施會否實施,目前還要等待新州政府的進一步安排。」
但他解釋:「新州政府對制定制水政策的方式流動性好強,會根 據加上未來的降雨量,市民的用水量,以及政府未來的政策措施去制定制水安排。」

因此,水壩內存水量並非政府主要考慮的依據。而制水令亦由新州政府頒布,他們會根據情況的變化,去制定制水令的水平。

不過,李峙崎指:「水務局預測,短期之內,相信不會完全撤消制水令。」
李峙崎提醒市民,在三月一日前,二級制水仍然生效:「如果市民違反二級制水令,罰款仍然生效,市民將要面對$220罰款,而違反禁令公司,則要面對高達$550。」

他又指:「新州政府亦經已有好多安排去處理存水量問題,包括更多基礎建設,但對於市民來說,『節約用水,從我做起』是最直接有效可以的辦法,可以幫助節水。」

確保水源供應四大法門

胡氏虎博士亦同意,節約用水只是確保水源供應的四個主要方法,其他方法亦包括利用儲水庫集水、海水淡化、及汚水循環再用。

胡博士指:「因為雨水是免費的,而國內亦已設有不少水庫,所以水庫永遠都是首選,是澳洲主要水供應來源。」

而雪梨、墨爾本及布里斯本等源海城市,亦已設有海水化淡廠,但問題是成本太高。

胡博士指:「通常海水淡化廠會是起安全網的作用,做法一般是當區域內的存水量低於40%或50%,化淡廠就會開始運作,足以供應約2成至4成的區內用水量,但因為成本高,所以政府只會在水源供應出現危機時使用。」

另外一個較為難在澳洲實施的供水方法,是汚水循環再用。胡博士認為,汚水循環的成本並不高,但實行時亦有一定阻力。 

胡博士解釋:「因為信心的問題,循環水不能供人直接飲用,所以一般他們會回注入水庫,與其他用水混合,讓市民覺得較為安心。但運輸成本則會提高。」

他續指:「亦有做法是將循環用水給工廠作工業用水,或給家庭用作食水以外用水。」

另一方面,胡博士亦指,聯邦政府及各州政府實際已表示支持循環用水,亦已作出相應投資,但由於實際進行時,必須由州政府批準,但各方對管理與收回成本等操作,仍未能達成共識,因此於這方面仍然卻步不前。

以往,胡博士的大學團隊,亦曾做過調查,以了解市民對循環用水的接受程度,但當時他們得到的答案,是大比數反對,大家都認為很難接受。」

但胡博士相信,大眾將會慢慢接受循環用水。他指:「因為世界上有很多城市,經已開始接受此做法,例如美國加州經已開始試行循環用水,若十年後證實做法對市民健康沒太大影響,相信到時澳洲人就不會再抗拒。」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21 February 2020 3:28pm
Updated 21 February 2020 3:40p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