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經濟系的萊斯特 (Geoff Lester) 24歲那年,某天在布里斯本與朋友一面觀看一場籃球友誼賽,一面計劃搬到倫敦,夢想成為一個「銀行家」。
兩小時後,他接受了歷時 12個鐘頭的開胸手術,搶救可能致命的主動脈夾層剝離(aortic dissection)。
當時他只有輕微的頭暈、手臂刺痛和「有點奇怪」的感覺 — 畢竟他還年輕力壯,最初沒想過去醫院。
不過,當他送一個住在醫院旁的朋友回家後,為求安心,他走進那醫院。
當他到達分流櫃枱時,因劇痛而倒下,「感覺像把我撕開一半」。
他的大動脈 — 從心臟輸送血液的主動脈 — 破裂了。
他回想道:「如果我當時是開車回家……(我)就死定了。」
LISTEN TO
【突發心臟停頓】全澳哪些市政區「最高危」?
SBS Chinese
26/04/202406:21
只有半數的主動脈夾層剝離患者能夠及時送抵醫院。
在那些入院者當中,有25%的人無法存活,即使能夠存活,結果可能是四肢或器官失去功能。
從出現症狀開始,每過一小時,死亡風險就會增加百份之二。
萊斯特知道這些統計數據,不僅因為他是一個細心的病人,還因為他現在是一名訓練有素的心臟科醫生。
當他從漫長的手術中醒過來 — 手術開始時,負責的外科醫生剛完成了 12 小時的輪班 — 萊斯特兌現了他的承諾。
「讓我活下去,我保證會造福這個世界。」
當你面對死亡,你就會討價還價:「給我這個機會,我保證會好好把握」。萊斯特
當萊斯特還在醫院休養時,他請父母帶來教科書,好讓他「專心一意」地為醫學院的入學試溫習。
他說:「我要知道這情況究意是怎樣發生在我身上,我要幫助其他可能發生這種情況的人,更要阻止這情況發生在其他人身上。」
由2009 年起,萊斯特同時接受心臟病學和全科醫學的培訓,目標是成為維州的心血管專科和全科醫生。
他最近剛完成公共衛生碩士課程,又著手進行澳洲首個關於此病的患病率和經濟成本的研究。
與此同時,他要繼續處理自己的健康問題 — 在首次手術後十個星期,他接受了第二次開胸手術,醫治另一次破裂、兩次中風、心瓣膜感染,又因冠狀動脈病引致的動脈瘤而進行另外兩次開胸手術。
三個星期前,他的頭臚鑽了幾個洞,以釋放腦出血造成的壓力。
他於本周一返回工作崗位。萊斯特解釋道:「我不會浪費一分一秒。」
這個病帶給我動力,給我目標。許多人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目標……找不到每天生存的意義。萊斯特
萊斯特說,他遭受主動脈夾層剝離的部份原因是遺傳,以致動脈脆弱,而他一家人對此卻一無所知。
他的經歷帶來的其中一線希望是,其家人紛紛接受檢查,而他一個兄弟被驗出有相同的基因。
2024 年心臟周,萊斯特擔任澳洲心臟基金會 (Australian Heart Foundation) 的大使,呼籲大眾接受身體檢查,以免意料之外的疾病發生在自己或所愛的人身上。
據心臟基金會表示,澳洲每年有逾 4 萬人死於心血管病,近 60 萬人因患此病需要入院。
最近有一項研究,調查了 1,000 名 45 歲至 74 歲的澳洲人,發現近半數人不知道自己的家族病患史,而這卻是心臟病或中風的一大風險因素。
大眾可踏出第一步,接受心臟基金會的三分鐘網上測試,了解自己的心臟年齡。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