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食、習俗外,「揮春」亦是農曆新年不可或缺的裝飾品之一。有家庭希望透過寫揮春,可以讓孩子認識中國傳統節日,提升其對中華文化傳統的興趣。
新年天意同人意,喜事今春同舊春
Source: Millie Chiu
身在海外,對中國文化的培養未必能與中港台所媲美,寫揮春似乎變得十分遙遠。因為未能在中華文化沉浸下,不少家長也退而求其次,只望子女能聽、能寫,對寫作與閱讀並不加以追求。
然而,在澳洲各地其實亦有不少教授中文的團體與中文學校。其中一位維州母親 Joyce 向SBS 中文分享孩子學習中文寫作的經驗。
Joyce表示她原本只是抱著「價錢不貴」兼可以讓自己在孩子上課期間好好放鬆休息的心態,讓女兒在維州教會中文學校學習中文。但後來家長比孩子「更認真」、「更堅持」。Joyce 坦言,女兒的對學習中文並沒有特別喜愛,但並不討厭。因此,在應對每日不停重覆的練習時,女兒更有想過放棄,甚至反問學習中文的意義。
Source: Joyce Provided
Joyce 並沒有向孩子「打情感牌」,反而向女兒權衡利害,清晰指出學習中文會對她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並能夠透過中文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問及孩子平日練字時間表,Joyce 表示在學期期間,每晚都需要練習。對於是否會讓女兒感到吃力。她以香港教育制度為例,指出如果習慣每天練習,並使之為生活的一部份,孩子就不會抗拒。
她表示,由於中文學校的課堂只是數小時,不能期望太多,只是旨在讓家長與學生都有個目標,而且有教程可以跟隨。因此,只能夠透過堅持不懈的反複練習,孩子才會有進步。
她強調,語言是用時間沉浸而成,時間夠久、又夠堅持,就會達致目標及成功。
她慶幸另一半可以容讓她能半職工作,因此她有更多時間可陪伴小朋友。因為全職家庭過於忙碌,或未有足夠時間與精力幫助孩子學習。
而她更表示:
「孩子學唔學得成,好大程度係睇家長。」
雖然目前Joyce 對孩子學習繁體中文十分堅持,但她表示當孩子到了高中時就會讓她自行選擇是否繼續學習中文。
為何她以「高中」作分水嶺?她表示,因為高中課業比較忙,如果孩子不願意的她不會再勉強。同時,她亦認為小時候時未能了解學習中文可帶來的好處。唯有在孩子較為成熟時,才可為自己作決定。
談到中文學校的老師,Joyce 形容她們很有耐性與愛心,使小朋友更能接受學習中文。不過她認為其實孩子最大的老師是家中父母,家中父母如果未能有耐性解答小孩對中文的提問,「很難令小朋友學得開心」,亦不能讓小孩對中文產生興趣。
新州書法家張志力(Franz Cheung)亦向本台分享他教授學生中文的經驗。他表示,必須讓學生產生興趣。例如,以象形文字開始,以小故事方式向孩子講解文字的起源。透過產生興趣,再持續鍛練才是寫得好字的不二法門。也許農曆新年寫揮春再不是學習中文的進階,家長們可以透過在春節前準備揮春,讓孩子邊玩、邊寫、邊學習。寫揮春可以作為了解中華文化的契機,同時亦能增進親子感情。
Source: 張志力
Source: Franz Cheung
與 SBS 一同共慶農曆新年。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