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落腳墨爾本後,中國留學生Hugo Hong選擇南十字車站(Southern Cross Station)不遠處的一間連鎖酒店,作為新家。
他打算在這間約20平方米的小天地住到11月學期結束。他和酒店協商一致,每天屋租為130元、即每周910元,包含水電網、早餐、全天候安保和清潔服務。
他接受SBS普通話時表示,這個價格看起來不算便宜,但計算一下就會發現這筆交易非常划算。「其實這些額外服務的價值都快300元了,你把這些額外服務減去,跟在外面租房子差不多價,而且你還甚麼都不用操心。」
「真的很爽,很滿意。」
學生公寓公司UniLodge的網站顯示,一個面積僅13平方米的單人房,目前租金為每周570元起,即每天約81元,不含餐費、床鋪、廚具和退房清潔。
學生住宿委員會(Student Accommodation Council)2024年的數據顯示,有39%的國際學生居住在學生公寓。隨著澳洲住屋危機加劇,學生公寓的租金也近年來持續攀升。
與大多數留學生不同,Hugo選擇長租酒店,而非加入競爭激烈的租屋市場,或入住學生公寓。 Source: SBS / Nicole Gong
多重因素決定住酒店
Hugo表示,其實酒店並非他的首選,但今年1月在墨爾本嘗試租屋無果後,他才做出這一決定。他說自己第一年的學習為期9個月,但澳洲租屋市場上的房源一般是半年或一年起租。
「他(中介)告訴你可以先簽一年的合同,假如你今年就在這邊呆六個月,那剩下六個月可以轉租出去,其實轉租人根本就不好找。你要是轉租不出去的話,違約還會影響信譽。」
對他而言,學生公寓和校外租屋都不是他的最優解。「我看了很多……學生公寓的共同的特點就是超級小,很多學生公寓的床只有一米二,廁所就更小,比飛機上的廁所大一點。」
「很多網紅樓我覺得安全沒有那麼好,有很多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可以隨便進來,晚上公寓前台根本就沒有人。」
借鑒中國住酒店經驗
這不是Hugo第一次長租酒店,新冠疫情期間,中國許多酒店大促銷,他曾住過一個月。「我和(中國)國內一個五星級酒店談了一個非常便宜的價格,基本上到它官網價的三、四折,住了一個月,我就想把這個方法同樣的應用到國外的酒店上。」
他的計劃從前期市場調查開始。他先後聯絡了四大酒店集團,比較下來,目前入住的酒店性價比最高。討價還價後拿到了幾乎是官網非會員價格259元一半的價格。「它既在這個(電車)免費圈裡面、離學校10分鐘,又有洗衣房、免費早餐、健身房。 」
入住至今一個半月,除了購買瓶裝水和每次4元的洗滌服務外,Hugo在住宿上再無其他花費。而屋租開銷也可累積會員積分,用於抵扣相關服務。「你不用買任何的垃圾袋、紙巾這些東西,你也不用管你的垃圾需要丟在哪裡。」
「我朋友家天花板漏了,報修一個星期都沒有人來修。我這邊只要拿起電話打給前台,有甚麼事情立刻直接解決。 」

和酒店協商後,Hugo每天屋租為130元,低於其市場零售價。
住酒店會成為趨勢嗎?
把這段經歷發在社群媒體上後,Hugo說自己「基本上每天都能收到私訊」,向其討教租酒店的經驗。
一則評論寫道:「這個做法很不錯啊,不要自己買家具床品,有人做衛生,寒暑假不用付房租,全天有人服務,還有早餐。還有機會去外地能贏積分換房。平均下來搞不好真比住房合算。」
雪梨科技大學(UTS)建築環境學院副教授施松表示,澳洲住宿選擇有各種各樣,留學生應該考慮自己的個人需求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他認為,和其他選擇相比,酒店不能提供留學所需的學習、社交環境,且價格並不便宜,因此長租酒店或許只是「權宜之策」,不適用於所有人。他提醒其他想要效仿的人,從法律上來說,租住商業性酒店對住戶權益的保護性「稍微差一點」。
「一般學生在租房市場的話,有住宅租賃法來保護他們的權益。比方你要交按金,發生糾紛的話有一些機構會幫助你解決。但是如果說你住酒店的話,那完全是一種商業行為。」
如果你跟酒店發生了任何的爭執,包括租期長短,它可能就是完全要走商業模式了。
被問及如果更多留學生轉向長住酒店會否緩解住屋危機時,施松表示,「有這種可能性,但影響不大」。「從我們研究來看,移民,包括短期移民留學生,對住房可負擔性實際上影響不大,因此(留學生住酒店)看不到甚麼很顯著的影響。」
他補充道,包括留學生在內的移民群體往往會被政府或各個黨派當作住房危機的「替罪羊」,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移民跟留學生會增加住宅的需求,但是這部份需求主要是集中在公寓市場。」
學生住宿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國際學生僅佔全國租屋者總數的6%,且多數集中在首府城市,其中有39%的國際學生居住在學生公寓。2024 年,在澳洲學習的留學生人數超過84.9萬人,其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最多,為22%。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