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黨擬議在 7月1日起,對退休公積金(Superannuation)進行稅改,而有關的改革對年輕人的影響更大。同時,亦惹來業界組織批評,財長查默斯對此作出辯護。
在工黨提出的改革下,在退休公積金帳戶中,超過 300 萬澳元的餘額部份的稅率會由目前的15%上調至30%。另外,政府亦計劃對超出該門檻的未變現收益徵稅,意味著即使資產尚未出售,其帳面價值的增長亦可能被納入繳稅範圍。
退休公積金會員委員會(Super Members Council)警告,有關改革可能導致退休公積金系統面臨流動性風險及較差的投資回報,部份成員的退休金收益在職業生涯中可能會減少高達30萬澳元。
另外,澳洲儲備銀行亦曾警告,若現行退休公積金政策發生變化,或將促使大量資金被提取,進而限制相關基金的投資策略與回報能力。
財長查默斯表示有關措施只會影響全國約 0.5% 的民眾,約為 8 萬人。
同時,他亦指出政府並無計劃將目前 300 萬澳元的門檻按通脹調整。
澳洲財富管理機構 AMP 副首席經濟學家穆西納(Diana Mousina)表示,即使僱主強制繳納的退休公積金比率維持在12%,一名22歲,只有普通收入的打工仔,到65歲退休前亦將受到該政策影響。
她對《每日郵報澳洲》指出:「若該門檻不作通脹調整,未來40多年後,受影響的將不止0.5%人口,而是大幅增加。」
她表示:「即便一生都只是賺平均薪資,但由於時間與複利增長,亦足以讓退休金超過300萬澳元。同時,其他額外退休公積金供款亦未計算在內。」
查默斯在接受天空新聞採訪時,回應指:「假設未來30至40年間,從不調整門檻,是不合理的。」
但他表示,稅制中許多門檻並非每年自動調整,而是由政府適時作出變更,他亦預期退休公積金亦將如此。
對於稅改中,工黨擬向未變現資產徵收未變現利得稅門檻。這意味著,自我管理退休金(SMSF)的持有人必須出售某類資產,才能避免繳交所得稅。
目前全球未有一個國家對退休公積金資產中,未變現收益徵稅。因此,有關擬議亦受批評。
查默斯就表示:「外界對未變現收益徵稅存在誤解,指退休公積金體系中的其他部份亦計算了未變現收益。」
但他亦承認並未有按此徵稅。
查默斯表示:「退休公積金仍提供優惠稅收待遇,只是優惠程度略低一些,而且有關的稅收,是為其他一些優先事項提供資金的重要方式,包括加強國民保健計劃(Medicare)或者提供更多所得稅減免、幫助降低生活開支和建造更多房屋。」
他指這是預算組成的重要部份,他們的處理方式沒有改變。
獨立議員斯潘德(Allegra Spender)反對有關提案,指「社區擔心這不僅違反了稅收的基本原則,而且特別擔心它將如何影響那些處於生產力前方的高增長年輕企業的投資,而這些企業主要由自我管理退休金(SMSF)提供支持。」
她表示政府需要盡其所能鼓勵有關投資,而不是破壞它。
而類似提案於工黨上屆任期被否決,但由於今屆聯邦大選中,工黨以壓倒性優勢獲勝,他們有權通過有關改革。
她指這是一個很差的做法,她表示,政府應該考慮一些合理的替代方案。
「在能夠準確計算已實現收益的情況下,不對未變現收益徵稅是一個更好的方法。」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