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打破禁忌和規則】嬰兒潮一代為何被認為推動了社會變革?

嬰兒潮一代常常被認為在氣候政策上不作為,掌控房地產和經濟而被年輕人指責,但他們為社會帶來積極變革卻往往被忽視。

an older woman sitting at a table wearing a scarf

年輕時未婚同居的哈里斯被視為一個時代的規則破壞者。 Source: SBS

歡迎透過 觀看《Insight》節目《感謝嬰兒潮世代》(Thanks Boomer)。

哈里斯(Mem Harris)是嬰兒潮一代,這一代人常常因氣候變化和住房負擔能力等問題而受到指責。然而,專家表示,1946 年至 1964 年出生的這一代人在爭取社會變革和打破禁忌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哈里斯告訴《Insight》,她對社會和宗教習俗缺乏尊重的原因是,當時無法離婚的父親將母親送進了精神病院。隨後,父親讓自己的女友搬進了家裡。

「在1960年代和70年代,丈夫想要擺脫她們的天主教妻子,想要離婚,這是聞所未聞的,這是禁忌。所以男人所做的,我父親所作的,就是把我母親送進了 精神病院。」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 of two women standing together. There is a tree and large wooden shed behind them.
哈里斯和她的母親。 Source: SBS
13 歲那年,哈里斯放學回家,看到母親在父親和教區牧師的安排下接受精神科醫生的詢問。

這位精神科醫生是牧師的兄弟。他告訴哈里斯,他是來評估她母親的精神狀態的。她的父親告訴哈里斯,她母親精神不穩定,需要離開家。

「一周後,當我回到家時,媽媽不在家裡。父親說:『你母親不住在這裡了,她不會回來了。』這是我從他那裡得到的唯一解釋。我當時是個小天主教徒 ,我沒有問問題。」

四年後,哈里斯的母親在睡夢中去世。哈里斯說,成年後,她打破了 20 世紀 70 年代的許多社會規範,以抗議父親的行為。「我開始打破規則。我不刮腿毛,不刮腋毛,不遵循規則。」

當哈里斯懷上女兒時,她還沒有結婚,並決定搬去和男友一起,他父親非常不贊成。「我搬去和男朋友住,我沒打算嫁給他。我不想結婚,因為結婚是我父親做的事情,你不想走他的老路。」
A black and white photo of a woman with her daughter
哈里斯和她的女兒。 Source: SBS

年輕一輩的態度

年輕人正在使用「Boomer bashing」和「OK, Boomer」等網絡潮語,來表達對嬰兒潮一代在社會上掌控氣候政策、房地產和經濟繁榮感到不滿。

但代際研究員、人口統計學家Mark McCrindle說,嬰兒潮一代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變革,值得讚揚,因為他們摒棄了父母那一代的保守態度,透過反擊社會態度和規範、打破禁忌,改變了社會。

他告訴《Insight》節目:「有個短語,『OK, Boomer』(得啦,嬰兒潮一代),它其實有點『你都唔明』的意思。但正是這一代人帶來了社會趨勢,創造了今天年輕人繼續創新和適應的平台。」

「它經常被用於任何年齡的人,甚至是年輕人,如果他們不能很好地掌握某項技術,或者他們搞砸了。但諷刺的是,正是嬰兒潮一代帶來了這項技術 。」

「他們是 20 世紀 70 年代技術變革的掌舵者。因此,嬰兒潮一代實際上比其他任何一代都掌握了更多的技術,適應了更多的技術和社會變革。」

他說,年輕一代可能沒有意識到,嬰兒潮世代透過爭取女性權利、同性戀權利、公民權利和社會平等,為社會變革鋪平道路做了多少努力。
an old photo of a woman and a baby
1969年,單身母親哈珀和她的女兒。 Source: SBS

對抗單身母親污名化

屬於嬰兒潮一代的單身母親哈珀(Tricia Harper),她1969年帶著小女兒從倫敦回到澳洲時,她打開墨爾本的《時代報》(The Age),讀到一篇關於社會階梯最底層的三個群體的文章。

她告訴《Insight》:「它(文章)被放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最底層的三個梯級是被遺棄的男人、原住民和未婚母親。”

「我當時單身,有一個孩子,經常被貼上『未婚媽媽』的標籤……對於懷孕並決定留下孩子的女性,當時仍有很多污名、標籤和歧視。”

無論是社會輿論還是家人朋友,都認為應該將孩子送給他人收養。但當時獨立生活、擔任教師的哈珀,決定頂住強大的社會壓力和反對,留下了女兒Ruth。
a group of older women
哈珀(左一)和單親母親及其子女委員會的成員。 Source: SBS
哈珀又與其他未婚母親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名為「單親母親及其子女委員會」的團體,旨在倡導改變。「我們想要修改《家庭法》,獲得更好的撫養費支付。這些是我們的主要目標之一,還包括消除污名、擺脫標籤。」

她透過委員會與其他嬰兒潮一代一起支持1975 年《家庭法》(Family Law Act)的修訂——將「無過失離婚」納入其中,成立澳洲家事法庭(Family Court of Australia),並允許法庭接納與婚前子女及其家庭有關的事務。

她相信,由於成員們的倡導和推動的改變,單親母親的污名現在於澳洲已不復存在。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12 March 2024 10:24am
By Alex Tarney, Julia Abbondanza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