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986年4月26日的這個時刻,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第4號反應爐爆炸,改變了這個前蘇聯共和國一代人的命運。
在一場紀念儀式上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表示,烏克蘭仍舊受到這場災難的影響。
他說:「對於烏克蘭人民來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介乎於德國納粹佔領和俄羅斯侵略之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之間,那次災難成為了我們最大的挑戰。」
災區仍是災區
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核災難,死亡人數仍然存在爭議。核電廠方圓三十公里仍然被劃為隔離區。
受災地區,包括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仍有大批人身受各樣的疾病,而災區出產的糧食和奶製品也驗得輻射超標,受到各種條例的規訂不能出口。
世衞估計輻射令9,000人患癌亡,綠色和平則指達11.5萬人。
人禍中的人禍
不論前蘇聯政府如何解釋,國際專家公認第4號反應爐爆炸本來就是一場人禍,因欺上瞞下造成更多人命傷亡,更是人禍中的人禍。
爆炸發生起初,並沒有引起蘇聯官方的重視。在莫斯科的核專家和蘇聯領導人得到的信息只是「反應堆發生火災,但並沒有爆炸」。
當時在現場附近村莊已經測出致命量幾百倍的核輻射,而且輻射值還在不停地升高,但蘇聯專家寧願相信是測量輻射的機器故障。
當然居民並沒有被告知事情的全部真相,還大張旗鼓地慶祝五一節,導致大批烏克蘭人吸收了致命的輻射。
要直至事故後三天,莫斯科派出的一個調查小組才到達現場,但仍因地方政府阻撓的關係,遲遲無提交報告。
終於在事件過了差不多一星期後,莫斯科接到從瑞典政府發來的信息,指輻射雲已經飄散到瑞典,才了解到核電廠的核反應爐爆炸後燃燒了10天,事情已經演變成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禍,遠比他們所想的嚴重。
一些距離核電站很近的村莊,也知道有事故發生,但不了解嚴重程度。當時蘇聯封鎖消息,當地人只能透過謠言和遭到干擾的西方廣播掌握並不確切的消息。
各國合製新石棺
此外,用來罩著反應堆的舊石棺,已屆三十年壽命,必須趕裝新的金屬石棺,把舊的蓋著,以防止輻射洩漏。
新石棺耗資9.35億歐元,大多數資金是來自世界各國政府的捐贈,本來預計2015年完工,但遲遲未有消息何時會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