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官員警方】維州警方指針對華人騙案增 去年損失逾700萬元

維州警方指出,針對州內以至全澳華人社區,利用電話及社交媒體進行的精密詐騙案件增加,去年損失的金額超過700萬元。

Phone Scam

維州警方表示,州內華人社區在電話及社交媒體被騙損失的金錢,去年超過700萬元。 Source: AAP / Yui Mok/PA

維州警方表示,騙徒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如微信(WeChat)和WhatsApp聯繫受害者,冒充政府官員、警方或快遞公司進行詐騙。

警方發言人指出,「詐騙者假扮政府官員,利用受害者對權威的信任,旨在令他們產生恐懼感。」

假扮政府官員製造恐懼感

這類騙案在全澳以至全球各國都出現,受害者損失大筆金錢。

維州警方表示,維州最先在2017年7月接到這類騙案的報告,當時的受害者主要是來自中國到維州大學進修的留學生。

受害者通常會接到一段以普通話錄製的語音訊息,稱其有一件快遞包裹需緊急回電。當受害者回撥時,騙徒便冒充快遞公司或中國政府官員,聲稱受害者因涉及非法活動而被調查,部份受害者被威脅若不配合將面臨被驅逐出境。

曾經有中國留學生按騙徒指使聯絡家人,謊稱自己被綁架,並要求家人將贖金匯入指定的銀行帳戶。

騙徒針對更廣泛華人社群

不過近年越來越多受害人並非中國留學生,騙徒已擴大目標,針對更廣泛的華人社群,警方提醒民眾提高警覺。

維州警方估計,現在有至少20%的受害人是留學生以外的華人,呼籲華人社區提防這類針對華人,尤其是講普通話人士。

僅在去年,警方在維州接獲近200宗此類詐騙報告,受害者的財務損失超過700萬元。

警方指出,最近在維州的兩名受害華人,都並非留學生。

一名19歲居住Carlton的女子被騙徒聯絡,對方聲稱女事主的個人資訊在網上洩露,她被轉移到中國某個地區的公安局,騙徒稱其個人信息已被洩露,隨後將她轉接至一名假扮中國官員的人士,對方聲稱她的身份被用於洗錢活動,並已對其發出逮捕令。對方要求將50,000澳元匯入中國銀行帳戶,以「取消逮捕令」。

另一名41歲居住西墨爾本(West Melbourne)接到冒充 Vodafone 客戶服務的電話,對方指控她名下的電話號碼用於發布虛假信息。隨後,一名假扮北京警方的騙徒告知她涉及洗錢案件,如不支付57,000澳元至香港的銀行帳戶,將會被拘捕並遣返回中國。

兩名受害女子最後都向騙徒匯款。

警方表示,「此類詐騙案件導致受害者及其家人損失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元,而這些款項通常無法追回。」

維州警方並提醒,在維州的留學生或者遊客受騙,向維州警方舉報騙案,對他們的簽證並沒有影響。

維州警方防騙貼士

雖然大部份這裡騙案是在海外運作,但維州警方也曾在州內拘捕及檢控進行這類詐騙的疑犯。

警方並提醒:
  • 如果懷疑對方行騙,應該立即終止對話及中斷聯繫。
  • 切勿支付金錢匯款給聲稱是中國公安或政府官員的人士。
  • 切勿披露個人資料,例如住址、銀行戶口或其他聯絡資訊。
若懷疑受騙可以先登入舉報,當局會將資料轉交警方進一步評估。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要警方即時援助,可以打緊急電話 000 報警。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

分享
Published 24 February 2025 5:18pm
By Wyee Yeung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