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約有 150 萬名澳洲人每天主要使用硬幣和紙幣購物。但現金的使用量一直在穩定減少——在新冠疫情期間,更進一步減少。
根據澳洲儲備銀行 (RBA) 的最新數據,從 2019 年到 2022 年,面對面以現金交易的比例下降一半,從 32% 降至 16%。
央行的下一份報告將於今年發布,但同時,其他機構的報告表明,現金普及的前景看起來不太樂觀。
到 2030年,現金將僅佔面對面交易價值的 7%,低於目前的 10%。
數據來自全球支付提供者 Worldpay 的最新報告,報告還顯示,澳洲人最喜歡的支付方式是預付卡(prepaid)或扣賬卡(debit card)。
但Worldpay預計,電子銀包很快就會成為首選,佔據超過一半的線上交易額和 38% 的面對面交易額。
報告指從2014年到2024年,現金在實體購物價值中所佔的份額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金融學副教授 Angel Zhong 認為,到 2030 年,澳洲將成為一個功能上無現金的社會。
她向SBS新聞表示:「這表示著大多數付款將採用電子方式。但這並不表示著你不能使用現金。因此,我認為大家在邁向無現金社會時不必感到恐慌,因為我們談論的是一個功能性無現金社會,而不是一個完全無現金社會。」
今年較早時候,澳洲央行行長布洛克 (Michele Bullock) 表示,現金「可能還會存在 10 年」。

各國針對現金的使用採取哪些措施?
在英國,99.3% 的城市居民距離可免費取款的取款點不到 1.6 公里,而農村地區的比例略有下降,為 98.7%。一些國家如西班牙、法國、挪威和丹麥,以及美國的一些州,已經實施要求企業接受現金的強制規定。
去年,聯邦政府宣布澳洲將從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加入行列。規定要求提供基本商品和服務的企業接受現金,但具體哪些企業仍未公佈細節。
Angel Zhong指:「由於政府的政策,我認為我們處於正確的平衡點……以確保金融包容性。這表示著那些想使用現金的人將獲得他們的現金。」
法令還將逐步淘汰支票——支票將於 2028 年 6 月 30 日停止發行,並從 2029 年 9 月 30 日起不再被接受。

市民為何更喜歡現金?
Angel Zhong表示,那次事件以及 Optus 事件等其他事件都反映電子支付的一些脆弱性。
有趣的是,在交易中使用現金逐漸減少的同時,新冠疫情期間對紙幣的需求卻激增。
據澳洲儲備銀行稱,從 2020 年 3 月到 2022 年 12 月達到峰值,流通紙幣的價值增加 22%,即 190 億澳元。央行表示,大家囤積紙幣是為了儲存財富或進行預防性儲蓄。

他當地的銀行分行關閉,三台自動櫃員機也關閉。隨後,當地超市暫時不再提供現金支付服務。
布萊斯向 SBS 新聞表示,信用卡公司都在談論現金的骯髒,而大家則指「我們必須實現無現金化」,「這導致現金使用量大幅下降,無現金社會似乎不可避免。」
對布萊斯來說,Optus網路中斷亦反映攜帶現金的重要性。「因為我沒帶現金,我趕不上火車,也沒辦法付款」,「我認為澳洲人已經意識到,你不想在口袋裡沒有 50 元或 20 元鈔票時陷入困境,因為你不知道會發生甚麼。」
他的團體鼓勵使用現金,以確保現金仍然是消費者的選擇。團體本周二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提現日」(cash out day)活動,讓大家提取一些現金,以「提醒銀行和政府,現金對澳洲人很重要」。
布萊斯指:「口袋裡有錢,所以如果需要的話,你可以用現金支付,但特別是(星期二),這就像是以投票反對無現金的澳洲。」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