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到北京跟當時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談論香港的未來。會談完畢後,戴卓爾夫人步出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時候不慎跌倒,那一幕令不少人擔心香港的前途,也令吳惠權開始思考移民的問題。
『當時大家都有點擔心。剛好太太在澳洲讀書,很喜歡這邊的環境,所以就搬過來了。』
但回想40幾年前,移民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當時香港人移民是要僱主擔保的,要有工作,澳洲讀書也會加分,如果有僱主願意擔保你,就更容易。』
幸好吳惠權的太太在澳洲修讀物理治療的時候,曾到塔州荷伯特醫院實習,因而認識了院長也得到他的賞識。院長知道他們有意移民之後便提出可以擔保他們移民到塔州。
於是他們1984年抵達澳洲後便到塔州居住。
『那時候的塔州很偏僻,現在好多了,會有中國留學生去。四十幾年前那邊真的沒甚麽中國人,加起來可能只有一千多人,而且大家都互相認識。』
吳惠權本業是新聞,但在塔州找不到相關的工作,只好完全改變軌道。
『你絕對不會猜到的。我結果在賭場做荷官 (Croupier),就是負責派牌的人。』
他憶述當時澳洲只有塔州有賭場。因爲當地人口太少,政府希望推動旅遊,因此唯一發牌給塔州開賭場。
住了一年多,吳惠權還是覺得不太適合。適逢當時星島日報在雪梨開了分社,他收到星島日報海外版主管的電話, 問他有沒有興趣來雪梨做記者。
『我聽了當然心動,所以跟太太商量,她就說沒關係,物理治療哪裏都能做,但你要做自己心愛的行業在塔州真的沒可能,所以我們就決定離開。』
1985年底加入星島日報工作,他坦言在澳洲和香港從事新聞工作的分別很大,幾乎都要「一腳踢」。
『香港的新聞分得很精細,有政治、體育、娛樂、社區等等。這裏沒辦法,只有一個記者,就是小弟,還要負責駕車、拍照,回來再寫稿和校對。要報道的新聞也是多元,不只是社區新聞, 雖然比較重要,因爲是民族報紙,對華人社區新聞比較重視。但也要報道主流新聞,例如政府政策、大選、槍擊案等等。』

吳惠權初到澳洲時,曾在塔州的賭場當荷官 。
『他們不會看低我們,反而很看重我們。因爲他們知道社區裏很多新移民不懂英語,他們也想把政府政策或者商品介紹給主流媒體接觸不了的民眾。因此他們對少數民族記者是挺尊重的。做採訪是一視同仁的。』
三十幾年在澳洲的傳媒生涯,差不多甚麽新聞報章都做過。吳惠權直言雖然有時候收入與付出不相稱,但工作帶給他的滿足感很大。現在退休了,還是會很懷念。
『不過很多人說真正的黃金階段是現在,因爲不再需要追逐名利,可以好好享受生活。』
究竟他幾十年做記者以來最難忘的採訪經歷?一開始在塔州賭場做荷官有什麽潛規則?想知道的話,請收聽這一集【人物誌】。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