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澳洲的一个真实案例:夏日炎炎,一名女性走进家暴支持机构,尽管天气炎热,她还是全身遮得严严实实。社工好心询问她要不要脱掉外衣,可这名女性摇摇头,因为她身上全是伤,脸上脖子上为遮盖淤青还涂了粉底。她是被丈夫打成这样的。
在澳大利亚,六分之一的女性曾在15岁以后遭受过家庭暴力(Family violence),对她们拳脚相加或施以性暴力的人是这些女性过去或现在的伴侣。去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和封锁更是让家庭暴力事件激增,“宅在家里”的生活方式让受害者们处境艰难。据统计,去年一年全澳共有56位女性因为家庭暴力不幸去世,平均不到一周就有1人死去。
READ MORE
墨尔本命案:华人父亲涉嫌杀妻后自杀 独留八岁儿
2019年9月,墨尔本Nunawading区一对已经分居的华人夫妇惨死车中,据报道,40岁的胡伟(Wei Hu,音译)当着8岁的儿子,刺死36岁的妻子之后自杀身亡。但在惨剧发生之前,没有人看出这个家庭有任何暴力的迹象。
思维局限让人被“家暴”了却不自知
事实上,很多澳洲华人遭受到家庭暴力以后,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受到了家庭暴力的对待。
“在华人的概念里面,基本上家暴只限于肢体暴力,他/她不会把一些控制性的行为,比方说控制财务、控制见朋友,在不经过同意的情况下看你的手机等控制性行为当做家庭暴力中的一个形式,”Peter Chen说。
如果这些控制性的行为影响到了受害者,并且让受害者感觉到自己的人生被控制,甚至产生一种惧怕心理。那么在澳大利亚,它就已经是一个家庭暴力的事件了。
华人社区服务中心组织的“华人社区防止针对女性的暴力”线上论坛就在4月27日 Source: Supplied
“有时候我会听到一些女性朋友跟我说,他从来都没有打过我——从来都没有,但是他一直说一些让我觉得不舒服、不好听的话,他一直觉得我做得不够好,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说我哪也不是,”她说。
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只要他在,我就觉得很紧张。我觉得在家里面不是很安全,但他从来没有打过我。
Wendy说,她的客户经常会问她这样的情况算不算家庭暴力。而她总是回答:“只要你觉得不安全,就肯定有一个警钟响起了。”
READ MORE
报警后 家庭暴力施暴者是否会留下案底?
Wendy所在的机构EDVOS主要为墨尔本东部Manningham、Whitehorse、Monash等7个地方政府区域经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儿童提供支持。对于求助的受害者,Wendy和同事除了耐心倾听这些女性的经历以外,还帮她们进行安全规划,提供咨询辅导、信息支持和各项转介(比如法律、心理辅导和财务)等服务。在全澳范围内,类似这样的机构还有很多。仅以维州为例,通过网站就可以查找到全州各处提供类似服务的所有机构。
“只要施暴者让我们的女性朋友感觉不安全了,这个女性朋友就可以去寻求一些帮助,她可以去报警,可以去申请一个家庭暴力的干预令(IVO),可以寻求家暴援助。可以有很多的形式去让她和孩子感觉到安全,”Wendy说。
READ MORE
家庭暴力禁制令是什么?如何执行?
“在澳洲我才被认作施暴者”
在澳洲,不仅有机构帮助家暴受害者,也有机构帮助施暴者。Henry Liu工作的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项目让男性有机会倾听他人的故事,学习如何与女性和儿童建立平等、尊重和关爱的关系,也帮助男性安全有效地处理自己激烈的情绪。
Henry说,他的项目向有意调整或改进行为的男性敞开大门,不过他们也有相当的学员是在儿童保护中心、法院或惩教部门的建议或强制要求下加入,开始学习行为改变的。
“我们(遇到)的男性施暴者一个比较共性的问题是:他们往往认为我是因为在澳大利亚才会被认为是一个施暴者。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Henry表示,不少被推荐或要求参加他们项目的男士刚开始见社工都为自己“喊冤”。但是很多人随后意识到,他们“绝大部分”都不是只出过一次手。
Domestic Violence Source: Press Association
“很多人一开始来参加我们这个服务,都说我只不过就是打了一巴掌,只不过是摔了一个手机等等。但是我通常会反馈说:你不过是这一次被警察抓到了而已,”Henry说。
之前可能有过很多其他事你意识或没意识到,其实很多已经有家庭暴力的情节,只是没有被报告给警察,或者没有产生一个很严重的肢体伤害而已,所以就潜藏在底下。
这也凸显出需要在社区里扩大宣传,提高人们对于家暴认识的重要性。“就是在危机还没有到达爆发点之前,已经有一些征兆能看出来家庭暴力了。但那个时候还只是一些控制性的行为,可能还没到一个危机点,还不至于发生肢体暴力或者一些悲剧性的事件,”维州华人社区服务中心的Peter Chen说。
READ MORE
维州追加家庭暴力援助拨款,疫情下让施暴者“走人”
帮助男性施暴者改变行为的社工Henry也感叹,相比很多男性客户因为违法情节严重不得不上门找他们“报到”,如果澳大利亚华人社区出现暴力的家庭,能够有人在到达危机临界点或被迫报警之前及时寻求帮助,效果可能会“好很多”。
“比如说以男性的这个施暴者为例:如果你感觉在家庭里经常会有一些很不愉快的时候,经常需要大吼、摔东西,或者经常需要谩骂辱骂才能应对日常生活的话,那我觉得这对施暴者本身来说已经是一个警示信号,”他说。
"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完完全全可以去寻求帮助了,不一定要真的要等到真的被警察带走了,或者说拿到干预令了,必须要离开家了才去寻求帮助。
READ MORE
“要行动,不要口头承诺”:反家暴工作者发声,呼吁政府追加拨款
SBS家庭暴力系列节目《See What You Made Me Do》将从5月5日(星期三)晚上8时30分起首播,欢迎在SBS On Demand免费在线收看。第二及第三集分别于5月12及19日播放,并星期日晚上9时30分在SBS VICELAND重播。
如果您或其他人有危险,请致电000。
如须举报家庭暴力或性侵犯,请浏览1800respect.org.au或拨打1800 737 732。
如需危机服务,请拨打生命热线13 11 14 或浏览www.lifeline.org.au。
如需联络儿童求助热线,请致电1800 55 1800,或浏览kidshelpline.com.au(24/7辅导服务)
男性转介服务中心请拨打1300 766 491 ,或浏览ntv.org.au。
长者如需ELDERHELP支援,请致电求助热线1800 353 374,了解如何获得帮助、支援和转介方法。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