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防疫政策完全开放之路最大挑战为“没有明确计划”

People waring masks standing on an escalator heading down at a shopping centre.

近日,中国公布“新十条”放宽新冠限制措施,但商场内却一片冷清。 Source: AAP / Costfoto/Sipa USA

公共卫生专家认为,中国在彻底摆脱“清零政策”的道路上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计划如何”。


近日,中国的新冠政策方向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对此,乐卓博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公共卫生专家刘朝杰(George Liu)表示,中国继续执行清零政策“难度非常大”。

“继续清零难度非常大”

上周三,中国官方公布防疫“新十条”,包括允许轻症或无症状新冠患者居家隔离,同时国内跨区出行不再需要提供核酸阴性证明,相较此前的严格“清零政策”可谓是大幅放宽。

刘朝杰教授对SBS普通话节目表示,由于Omicron变种的超强传染性,新冠疫情在中国“遍地开花”,“如果要彻底清零,恐怕难度非常大”。

“但是中国现在实际上并没有彻底地放弃清零政策。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些松动,可能是逐步地向这个方向走……和澳洲目前所处的阶段还有很远的距离,”他说。
Public health expert from La Trobe University, professor George Liu.
Public health expert from La Trobe University, professor George Liu. Source: Twitter / Chaojie Liu/Twitter
中国近日在经济下行威胁、民众爆发示威活动的高压下,堪堪放松严苛的“清零政策”,与澳大利亚相比,所采取的路径完全不同,但刘教授认为“先放开与后放开”二者间并无优劣之分。

“国际防疫表现比较突出的这些国家对比来看,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最初都是管控非常地严格,而不是一开始就所谓地‘躺平’,到了后期才开始放开,”他解释说。

刘教授表示,初期管控严格的国家“存在一定优势”——防疫措施为其卫生系统和其它资源带来了缓冲期,可以做出较充分的准备,令其在放宽措施后的抗压能力更强。

“但是它也有缺陷。那些防控不是很严格的国家,从新冠开始爆发的初期,就有大量感染者,他们自然感染的过程,也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屏障。”
他认为,疫情初期的免疫屏障给未感染人群带来了保护,使得疫情后期的影响相对来说更小。他举例澳大利亚,在初期严格防控并靠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后逐步放开,但即便如此,仍在2021年底爆发了严重疫情,感染人数急剧上升。

“所以到底应该早期放开,还是后期放开,各国都得做好最相应的准备。我个人觉得澳洲的这种做法相对来说是比较从容、比较好的。对整个人群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相对来说都较小。”

放开的最大挑战:“所有人都不知道计划如何”

除此之外,刘教授指出,公共卫生措施或政策的演变都有所谓的“路径依赖”。

“简单地说,之前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接下来能够做些什么?这两者之间不可能彻底地分割开来。不可能说今天就是一个切点,过去的做法我们就全部忘了,接下来我们完全用全新的做法,这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公共卫生人员,政府决策部门,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存在着路径依赖。突然做出改变,对很多的老百姓来说,也是不习惯的,它是有一个逐渐的发生变化的过程。”
目前,中国的防疫政策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巨大的态度转变,“新十条”于12月7日公布后迅速成为该国社交媒体微博最多人浏览的话题。

其中许多网友为能够自由出行而感到高兴,但由于忽视“路径依赖”问题,也有许多人担心施行新政会增加感染风险,表示“不敢出门”。

刘教授认为,中国在逐步放开防疫政策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便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放开的计划到底是什么样的计划”。

“我们可能都记得在澳洲,无论是哪个城市,在放开(疫情政策)之前都建立起了相应的模型,这个模型它预测疫情到了什么阶段,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People remove quarantine barricades in front of their homes
People remove quarantine barricades in front of their homes, after the easing of COVID-19 restrictions, in Shanghai, China, 1 June 2022. Source: EPA / ALEX PLAVEVSKI
“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有逐步的放松。这个计划是非常清楚的。所有的老百姓也都很明白。所以这个时候再出现感染人数激烈上升的时候,老百姓实际上并不慌张,因为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中国现在所面临的一个最巨大的挑战就是这个计划到底是什么?到底怎么去逐步放松?老百姓的心态如何进行调整?这可能是对中国来说存在的一个最巨大的挑战。”
他表示,此前民众或许较为关注医疗资源挤兑现象,但如今这种担忧已经逐渐淡化,然而其它方面的担心却没有给民众计划、准备的缓冲时间,导致“老百姓可能出现恐慌”:“原来清零的时候觉得很安全,现在不清零,他可能觉得很不安全。”

中国疫苗效果如何?

疫苗接种率是民众免疫屏障的重要指标。对于中国大规模接种的新冠灭活疫苗,刘教授表示,数据显示其效果不差。
A worker manually inspects syringes of SARS CoV-2 Vaccine for COVID-19 produced by SinoVac at its factory in Beijing.
A worker manually inspects syringes of SARS CoV-2 Vaccine for COVID-19 produced by SinoVac at its factory in Beijing. Source: AAP
“之前,中国灭活疫苗的数据多半还都是基于Omicron疫情前的一些数据。但是也有很多的学者拿出了在香港……搜集的一些数据。从香港的数据来看,很多人认为它防治重症和死亡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尽管可能比 mRNA 疫苗要差一些,”他说。

他指出,尽管目前尚未批准mRNA疫苗的推广使用,但中国现在在尝试另外一种疫苗——吸入式疫苗。

刘教授认为,从研发角度来看,吸入式疫苗与传统的针剂疫苗在研发目的上存在本质区别。

“从理论上来,吸入式疫苗可能会对上呼吸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它……直接刺激上呼吸道细胞来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

“尽管并没有足够的数据去证明它的效果,但很多科学家开发吸入式疫苗是希望它能够有效地防止感染。”
他指出,当前的疫苗在防止感染方面有较大缺陷,仅在防重症、住院与死亡方面效果较好。

因此,刘超杰认为,从开发者的角度来看,若能有疫苗可以“有效地阻断感染和传染的环节”,其防重症、防住院的效果“会更好”。

中国何时才能彻底取消“清零政策”?在澳华人何时可以自由赴华探亲访友?

对此,刘教授表示,“放弃全民核酸检测等做法相对容易”,难点在于整个国家的检疫、隔离、集中治疗等策略。

“到底什么时候放开真的很难预测,因为……没看到计划,但是我估计一些决策者正在做这方面的规划。不可能一刀切,过去现在清零,现在马上放开。”

本文系专家观点,不代表SBS立场。

(本文系SBS中文普通话节目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