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消息、惡搞影片:小紅書影響澳洲大選 比微信更危險?

澳洲大選競選如火如荼,在中文社交平台也有大量相關資訊。 學者認為,無論是所謂的「營銷號」、移民投資中介、個人帳戶還是自媒體,它們發布的資訊都有可能對華人選民產生影響。

chinese socials.jpg

中文社交媒體上有各種有關澳洲聯邦大選的資訊。 Credit: Screenshots of wechat, rednote

「他們都說你是韓國的。」「我不是韓國人。我媽媽是上海人,我爸爸是香港人。我是這裡出生的。」

「我看了你的簡歷,哪裡是韓國人,你不是中國人嗎?」「我是這裡出生的ABC。」

上述對話的主角是Bennelong選區自由黨候選人容思程(Scott Yung),他當時在雪梨華人區Eastwood進行競選活動。

關於他族裔的爭論 是在中文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錯誤資訊之一。這可能源於在農曆新年期間,他所發布的一張身穿韓國傳統服飾的相片。
在中文社群媒體小紅書上,有留言稱他娶韓國妻子「偷走中國春節」,還有留言用對韓裔的歧視性詞彙稱呼他。

容思程及其團隊開設了微信視頻號等中文平台帳戶,以普通話、廣東話和上海話宣傳其政綱並與華人選民溝通。

在回應其團隊的中文社交媒體策略時,他對SBS中文表示,這「對澳洲人的民主非常重要」。「無論是中文、韓文社交媒體還是任何一種語言,確保選民是知情地投票,這樣才能選出真正能代表他們的領導人。」

這並不是錯誤資訊在中文社群媒體上流傳的首例。
duttun.jpg
中文社交平台上有達頓被人工智能修改的影片。 Credit: RedNote Screenshot
在小紅書上,曾經流傳著一條反對黨領袖達頓(Peter Dutton)的人工智能深度偽造影片。在影片中,他被用普通話配音,闡述其若當選對原住民旗幟的政策。

雖然該影片已被刪除,但在同一平台的另一條影片上,達頓也被惡搞。影片標題為「達頓與他那些住房危機的謊言」,而他在片中用普通話說:「你們好,我的年輕朋友們,我真的很關心住房危機。」

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向SBS表示,她知悉大批華人依賴於微信、小紅書等中文平台獲取資訊,而這些平台也已經成為候選人進行競選活動的網絡陣地之一。
在這次選舉中,民眾會收聽SBS,但他們也會在社交媒體上聽到和看到相關內容,也會關注社區討論。因此確保大家了解我們的政策非常重要,了解達頓在說甚麼,總理艾巴尼斯在說甚麼,讓大家了解兩黨的區別。
「現在有一些人跳出來告訴你,他們非常支持華人社區……他們在雪梨、Reid或Bennelong選區這樣說,但在坎培拉,我們知道達頓的真面目。」

是否影響華裔選民?

Bennelong選區選民Linsey告訴SBS普通話,微信公眾號和小紅書上的中文資訊是她獲取大選資訊的主要來源。

但她也注意到各種資訊「魚龍混雜」。「會有一些人發影片告訴你一個政黨好而另一個不好,但並沒有甚麼依據。」

她提到了一個在出現在微信視頻號中的片段——一個疑似由AI生成的女性在視頻中用中文解讀各政黨的政策。這名「廣播員」在不同影片中的相貌完全一致,並出現了不自然的眨眼動作。
AI image.jpg
中文社交平台上有懷疑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 Credit: Wechat Screenshot
雪梨華人曉帆則持不一樣的看法。從事文化產業的他看來,雖然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是獲取資訊的重要途經,但華人普遍擁有在辨別是非的能力。

「我們有自己的判斷力。從報紙、電台、各個活動交流中,我們也了解很多資訊。自媒體......用一些搏眼球的標題,按照他們自己的臆想去進行各方面的宣傳。但我們看得多,就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墨爾本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楊凡(Fan Yang)向SBS普通話表示,從上屆聯邦大選開始,兩個主要政黨就已經將政治宣傳的戰場擴展到以微信為主的中文社交媒體,這樣的趨勢一直持續至今——而小紅書也成為另一個陣地。

但她坦言,中文社媒上的政治交流的效果有限——比起雙向溝通管道,它更像政客的傳聲筒。
我們看到了政治廣告,政黨領袖、候選人、黨派借助微信等平台傳達政治訊息。但華人選民或微信用戶的聲音是否能被政治領袖聽到,要打個問號。
這些平台普遍是由候選人辦公室中懂中文的員工經營、組成微信群組、翻譯政黨政策,並配合候選人拍攝帶有中文字幕的影片。

「有些議題在微信上會被審查,資訊的安全性也是一個問題。例如歐妮爾(Clare O’Neil)透過個人微信朋友圈翻譯其政策,但在2022和2023年期間,我們發現她的微信帳戶已經停用了。」

小紅書更危險?

隨著小紅書、微信影片號等平台在澳洲更為人所知,這影響了政治資訊傳播的形式。

楊凡說:「它從圖片和文字性的傳播到了短視頻,更加注重互動。比如候選人會發自己去唐人街吃中餐,參加華人社區活動;也有一些議員對著鏡頭,在辦公室和家中拍視頻,這讓政治廣告和政治交流更生動。」

「我們發現小紅書門檻非常低,只要有有效的電話號碼就可以註冊帳號,然後與華人選民進行短視頻形式的交流。」
2025-04-16_13-52-01.jpg
小紅書上有大量個人帳戶發表有關澳洲大選的資訊。 Credit: RedNote Screenshot
與此同時,儘管沒有明文規定,楊凡的團隊觀察到,小紅書的演算法並不推薦政治相關內容,因此用戶很難取得這些資訊。

「如果你在小紅書搜尋政治官員的名字,雖然他們有小紅書帳號,但搜尋不到他們。只有在內容推播瀏覽時看到他們發布的內容,用戶需要關注帳號,才能持續接收來自這些帳號的資訊。」

由於小紅書和微信是中國企業持有、接受中國政府監管,加之前總理莫理遜(Scott Morrison)的微信帳號曾被轉賣給中國公司,澳洲政客使用這些平台曾引發關於外國干涉的討論。

楊凡表示,中國的網絡監管機制會對平台內容和帳戶產生影響,但其團隊的研究表明,對華人移民的影響並不主要來自所謂的外國干涉。

「一部份帳戶是在中國境內,它的帳戶的性質是移民和教育機構,所以說它發布的內容是有一定的商業屬性的。而且他們非常喜歡發移民相關政策的改變,或者是有一個比如說限制外國人在澳洲境內購買房產的政策。」

「他們就會把這樣的政策一遍一遍地解讀,甚至是曲解,因為這樣子的內容就非常讓人焦慮,那他就會把這樣一個焦慮以及不安轉化成他變現的過程。這樣細節的、複雜的東西被所謂的外國干預一概而論了。」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18 April 2025 6:45pm
By Olivia Yuan, Molina Liu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