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半價、朱古力買一送一、汽水大減價...... 澳洲本地超市經常提供不同誘因,再加上兩大超市推出購物換領公仔或收藏品的推廣活動,令不健康的零食及垃圾食物不時塞滿消費者的購物手推車。環球肥胖研究中心(Global Obesity Centre)學者進行的一項,監察並分析了超級市場在過去一年內推出的減價推廣優惠,發現零食或垃圾食品減價促銷的次數,較其他較為健康食品的優惠次數高出一倍;而垃圾食品的減價折扣的金額,亦比其他貨品高出接近一倍。
READ MORE

從小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你做得到!

An exclusive investigation by SBS Pubjabi Radio reveals Australian supermarkets to be selling dangerous or banned foods Source: Getty Images
學者同時亦提到,一項結果亦發現,超級市場減價促銷的飲品中,有接近一半為有添加糖份的飲品,包括汽水、運動飲品及能量飲品、濃縮的飲品沖劑等。在飲品類別產品中,有添加糖份的飲品以優惠價格促銷的次數約為34%,牛奶及清水則只有15%,前者的比率亦較後者高出一倍以上。
究竟超市如何選擇減價促銷貨品及折扣率?學者表示,這個問題。原來,食品生產商會向超市支付高額費用,令其生產的食品能在超市減價貨品目錄中出現,並將有關食品放在每一行通道前端的優惠產品貨架,或付款處櫃位附近。而食品生產商及超級市場之間所簽訂的合約,一般會列明指定產品的推廣方式以及相關安排。超市及食品生產商看準消費者購買垃圾食品或不健康食品的心態(即他們一般都是在衝動的情況下購買有關食品),因此便能刺激消費者作出如此衝動消費。學者認為,儘管超市,超市是購買健康食品的最佳地點,但實際上卻是推銷垃圾食品的罪魁禍首。
同時,學者亦認為政府亦可透過監管作出一定程度的貢獻。世界各國政府均開始意識到,超市減價促銷是造成國民不健康飲食習慣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及兩地都正研究透過立法工作,限制不健康食品的折扣推廣優惠。學者表示,政府可以限制不健康食品推廣優惠所帶來的影響,其中包括限制不健康食品佔所有特價產品的比例、限制多買多送的促銷手法(即限制或禁止不健康食品以「買一送一」等折扣方式出售)、減低不健康食品的折扣比率、限制減價優惠的廣告等。

File photo dated 29/01/2013 of a range of soft drinks on supermarket shelving in London. Source: A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