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無家可歸者的定義,借宿其他人的居所、在街頭流浪席地而睡或搭建帳篷、暫住寄宿中心或臨時居所,或在非常擠迫的地方渡宵,均被視為無家可歸者。墨爾本斯威本理工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城市轉型研究中心(Centre for Urban Transitions)博士生伯特康(Deb Batterham)、高級研究員帕金森(Sharon Parkinson)及研究員雷諾茲(Margaret Reynolds)澳洲住房及城市研究所(Australian Housing and Urban Research Institute)、澳洲統計局15年(2001-2016年)人口普查的數據以及的無家可歸者支援服務的統計等,發現2016年全國有接近三份之二(63%)無家可歸者身處首府城市,比率較2001年的48%有所增加;相反,偏遠地區的無家可歸現象卻正在逐漸有所舒緩。在各大主要城市,無家可歸的情況正向市中心以外不斷擴展分散。在雪梨,無家可歸者的數量在雪梨西區不斷增加,由內城區一直伸延至西方各郊區(包括Marrickville、Canterbury、Strathfield、Auburn,以至距離中心商業區超過30公里的Fairfield)。而在墨爾本郊區,無家可歸比率相當高的地點則包括市中心東南方25公里以外的Dandenong、西方的Maribyrnong及Brimbank、北方的Moreland及Darebin、東方約15公里外的Whitehorse等。此外,雖然在計算人口增長後,珀斯、阿德雷德、墨爾本的市中心及內城區,以及布里斯本部份地區,無家可歸者人數在過去15年錄得下降;但首府城市外城區或周邊地區的無家可歸人數則不跌反升,部份地區的增長甚至超越當地人口增長的情況。
Source: ABS; The Conversation
15年來,於首府城市居住在非常擠迫居住環境的家庭數字增加了超過一倍,佔無家可歸者整體增長的一大部份。2001年,居住在嚴重擠迫居所的無家可歸者佔整體35%,當中有27%身處在各大主要城市之一;但在2016年,全體無家可歸者中有44%居住在擠迫的環境,其中身處澳洲首府城市的比率則升至六成(60%)。同時,露宿街頭的人數亦不斷上升;2016年,整體露宿街頭的人數中有接近一半身處主要城市的街邊。學者表示,在可負擔私人租賃物業供應短缺及租金中位數有增無減的地區,特別是雪梨、荷伯特及墨爾本,無家可歸的情況尤其嚴重。同時,在2001年及2016年均存在私人租賃物業供應短缺情況的主要城市,無家可歸者的比率上升了32.6%,但需要居住在非常擠迫環境的人數比率卻大幅飆升接近三倍,升幅為290.5%。除此以外,無家可歸比率亦與當地人口比例較高的特定群體有著密切關係,包括男性、年紀較輕的群體、年輕家庭、擁有原住民背景、未婚人士等。同時,勞動力市場較弱及較為貧窮的地區亦可能是造成無家可歸情況嚴重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
Source: ABS; The Conversation
READ MORE
聯邦工黨推出興建廉租房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