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雪梨氣候宜人, 近十幾年天氣越來越反常, 夏天有時如深秋初冬般涼, 有時氣溫驟升至攝氏40多度, 炎熱的天氣裏, 倒是有不少人患上了寒濕症。
據中醫師陳曙儀解釋,暑天出現的寒濕症癥狀都大致相同: 精神疲倦、 頭痛頭暈、頭腦昏沉、噁心反胃、胃脹腹脹、胃囗差、四肢乏力、 關節酸疼和 無汗等。陳醫師解釋大致有以下原因:
(1)大部分家居或辦公樓都有安裝空調, 在天氣炎熱時, 大部分人都盡量留在空調環境下, 夜間睡眠時, 也多用空調, 且空調的溫度大多都調到比較低, 如21度左右, 人若長時在陰寒的環境下, 人體的皮毛腠理關節受到風, 寒, 濕邪侵襲, 于是便岀現怕冷, 身痛, 疲倦, 四肢關節痠痛乏力等癥狀;
(2)當天氣炎熱時, 會消耗津液, 有的人從室外回到室內時, 往往會大量飲雪櫃內的冷飲和吃雪榚等來解渴和舒緩炎熱, 大量的冰凍飲料入胃, 會影響了胃腸的正常消化功能, 使寒邪犯胃, 於是引至胃脘呆滯不適, 噁心反胃和無胃口。若加上空調和喝冷飲, 無疑就是讓風, 寒濕邪內外夾攻身體,引至發病
要平安度暑,陳醫師建議:
(1) 若可能節約能源, 保護環境, 不用空調, 則是上策, 若必須使用空調, 空調溫度最好不低於25度;
(2) 天氣太熱時盡量不要外出, 有要事外出時, 要帶帽帶傘;
(3) 從烈日下回到室內, 要及時擦乾身上的汗, 切忌直接用凉水洗澡, 也切忌飲冰鎮飲品;
(4) 可多吃新鮮蔬果, 果汁菜湯, 飲食要清淡;
(5) 可煮荷葉意米湯: 荷葉1張、冬瓜2公斤(連皮)、扁豆、赤小豆、意米、蓮子、 芡實各20克、陳皮5克、豬睷適量或鴨1只(去皮) , 一齊煑湯, 有解暑, 祛濕, 解疲勞, 健脾胃的作用。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