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 业者表示,2024年以来,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游的热情出现显著回升:
- ABS数据显示,今年2月到访中国的人数同比增长超过七成,达到7.1万人;
- 学者表示,中国正从出境游客来源大国转型为热门入境旅游目的地。
在看了多年中国古装剧后,今年四月,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居民伊丽莎白·邝(Elisabeth Kwong)终于站到了北京紫禁城面前。
她身着淡蓝色传统古装、头发用簪子盘起。她说,体验中国传统服饰是她此次中国行的高光时刻之一。
“一开始我想象自己扮演的是勇敢的公主,但当我戴上长长的金指甲时,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争权夺利、诡计多端的太后,”她笑言。
这是她第一次到访中国,她说,高中的汉语课老师时常和他们分享自己在中国长大的经历,使她对这个国家一直充满好奇。
“我觉得我一直很喜欢中国,感觉和中国有种缘分。”
“我很想去中国旅行,亲眼看看中国是什么样子。”

到访中国的第一天,澳大利亚人伊丽莎白·邝(Elisabeth Kwong)在北京体验了中国传统服饰。 Source: Supplied
澳大利亚统计局(ABS)数据显示,2024年前往中国的澳大利亚访客人数激增85.32%,从2023年的31.3万人上升至超过58万人。
这一趋势在2025年仍在延续。ABS数据显示,今年2月,澳大利亚居民赴华人数接近7.1万人,较2024年同期的4.1万人增长了73.6%。中国成为第五个最受澳大利亚居民欢迎的国际目的地。

2025年2月,最受澳大利亚居民欢迎的十大出行目的地。 Credit: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整个旅行团大约90个人,是个大团,我们的车上有27人,”邝义军介绍道。他说,团员们来自澳大利亚各地,先在北京集合,再开启旅程。
他们的行程穿越五座城市,从北京出发,途经无锡、杭州和苏州,最后在上海结束。
邝义军的祖父来自中国广东,他告诉SBS中文,自己在中国美食和文化中耳濡目染地长大,也会说一些中文。中文课老师给他取了中文名——邝义军。
这是邝义军第二次到访中国。他曾于十多年前首次前往中国广东寻亲。
夫妻俩坦言,当初是被旅行团“非常便宜”的价格吸引,但也对这样的低价是如何实现的感到疑惑。

今年四月,伊丽莎白与丈夫邝义军报名了中国10日跟团游,到访了五个城市。 Source: Supplied
中国游热度回升
旅游业从业者、墨尔本一家旅行社的产品经理詹姆斯·戈特沙克(James Gottschalk)指出,一些迹象显示,澳大利亚游客对中国的兴趣正在回升。
“在过去六到十二个月里,我们看到这个目的地(中国)的需求大幅增长,目前它无疑是我们最受欢迎的行程,”他说。
戈特沙克表示,在新冠疫情导致旅游中断以及澳中外交关系一度紧张之后,经济实惠的跟团游正在重新点燃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兴趣。
他告诉SBS中文,自去年5月推出每人888澳元的中国11日游套餐以来,已有约5,000名旅客订购并前往中国,另有7,500至8,000人已预订,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出发。
“因为消费者能以这样的价格出行,这让中国成为澳大利亚人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他说。
“我们还在热销,正在安排更多航班以满足那些想通过这些旅行团去中国的消费者需求。”
2019年新冠疫情前,超过60万澳大利亚访客到访中国。2024 年,这一数字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 95.5%(58万人)。

墨尔本旅行社的产品经理詹姆斯·戈特沙克(James Gottschalk)说,经济实惠的跟团游有助于重新点燃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兴趣。 Source: Supplied / James Gottschalk
READ MORE

官方文旅推广人员解析:中国将对澳洲单方面免签 你需知的信息
从出境游大国到入境游目的地
蓬勃发展的中国入境旅游业背后是政府的大力支持,澳门科技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文俊博士告诉SBS中文,疫情后期,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试图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到中国旅游参观。
“比如说广西、海南等一些城市的旅行社,有能力带领国际的游客来中国境内去参观旅游,都有机会去申请领取最高达到五十万人民币(约10.8万澳元)的政府补贴。”
此外,免签政策也重新吸引了一些此前被繁琐的签证申请流程而劝退的潜在访客,他补充道。
“现在(免签)三十天的时间,我觉得对于游览中国的某些城市足够了,甚至可以达到一些深度游。”
文俊博士认为,中国正在从一个主要的出境游客来源国,逐步转型为热门入境旅游目的地。
“中国强劲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发达的基础设施和多样化的旅游资源,都为其成为国际热门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说。

文俊博士认为,中国正在从出镜游大国转型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Source: Supplied / Dr Wen Jun
学者:低价跟团游需谨慎
尽管价格实惠的跟团游对许多游客具有吸引力,但文俊博士提醒旅客应保持警惕,选择信誉良好的旅行社。
“过低的价格肯定是不合理的……如果低价只是一个噱头,那中间肯定会产生一些顾客不愿意承担的事情,比如购物、小费。”
伊丽莎白告诉SBS中文,他们的行程中有五个指定的购物点,包括玉器、中药、绿茶、丝绸、珍珠工厂。
“我觉得参观这些购物点本身还好,但可能在那儿的时间太长了,”她说,“比如我们在玉器厂的时候,我一直看手表,想着‘我们什么时候离开?我已经准备好要去爬长城了’。”
除了需要额外付费的自选行程外,他们出发前的行程单上也明确规定了该团的每位成员每天要给当地导游12澳元小费。
“虽然在澳大利亚小费并非强制,但在中国却是普遍做法,也是当地导游和司机重要的收入来源,”行程单上写道。
伊丽莎白说,在部分自费项目中,旅行团收取的费用要高于官方票价。
“比如在上海的黄浦江夜游邮轮,行程单上价格是每人280元(约61澳元),但我们拿到的船票上写着票价150元(约32澳元),”她回忆道。
“但如果没有旅行社的话,我们就没有往返的大巴车、也没有导游给我们介绍这些地方。”

伊丽莎白说,行程单上夜游黄浦江的自费项目收费为每人280元(约61澳元),但票面价格为150元(约32澳元)。 Source: SBS
“我真的很喜欢这次旅行……我觉得中国人民的善良和热情是此次旅程中最打动我的部分,”她说。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再次参加类似的跟团游时,伊丽莎白表示,这取决于价格。
“如果旅游团的价格还是那么划算,我很乐意再去这些购物点。但如果有不包含购物行程的旅行团、且价格差不多,我可能会考虑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