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解封后,海外来澳的游客数量稳步回升。来悉尼旅游,悉尼歌剧院几乎是游客们必定要打卡的标志性建筑景观。
维多利亚大学讲师,可持续工业和宜居城市研究所研究员,建筑设计专业副主管,一年级学院联络人李梦笔Mengbi Li博士表示,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能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建筑之美,让旅行的乐趣倍增。
李博士说,建筑也是不同地域文化交流中的一个美好纽带,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一些标志性建筑中也能看到这样的影子。
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师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由约恩·伍重(Jørn Utzon)设计。伍重是当之无愧的国际建筑大师,曾获得享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伍重很早就接触过中国宋代建筑名作《营造法式》。其伯父艾那·伍重·法兰克(Einar Utzon-Frank)收藏了一本由喜龙仁(Osvald Sirén)从上海购得的《营造法式》。喜龙仁是著名艺术史学家,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他多次造访中国并留下很多有关中国的著述。当然,Sirén的汉名究竟是喜龙仁还是喜仁龙又是另一个话题。后来,这本伍重伯父手里的中国建筑古书被捐赠给了丹麦皇家美院,伍重正巧就读于该校。
根据伍重长子杨·伍重(Jan Utzon)回忆,伍重·法兰克建议伍重从东方文化中汲取灵感。伍重在丹麦皇家美院的好友Tobias Faber和学妹顾迩素(Else Glahn)都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了深厚兴趣,后来也都成为了著名学者。顾迩素成为西方研究《营造法式》的权威,并创立了丹麦东亚研究中心。Faber成为丹麦皇家建筑学院院长和校长。
伍重喜爱中国建筑,也喜爱林语堂文学。受其感染,伍重一家人都阅读林语堂的书籍。伍重的女儿名为林·伍重,其“林”正是取自林语堂之姓。
抽象解析悉尼歌剧院的建筑体量,可以看到她犹如高台上漂浮着的曲面大屋顶,这正是伍重对东方传统建筑的一种解读。有学者指出,伍重对悉尼歌剧院天花板的独特设计,某种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如出一辙。伍重之后的建筑设计中多多少少都有些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子。对这段由伍重促成的澳中建筑佳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学者如Tobias Faber, Else Glahn, Kenneth Frampton, Peter Myers, Philip Drew, Zhao Chen,Xing Ruan,以及近年专注于这一议题的裘振宇。
建筑是文化交流的美好纽带
建筑被视为凝固的音乐,也可以成为无声的语言,它如同文字符号一般,传情达意,抒发理想,跨越空间而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纽带。
早在两个世纪前中国移民就开始定居澳洲大陆。位于墨尔本市区的中国城是南半球最大最古老的中国城,其雏形成于19世纪中叶的淘金热时代。位于维多利亚州中部的本迪戈(Bendigo)还保留有一座1871年开放的庙宇——致公堂(Joss House Temple)。当时因为有大量的中国移民来澳淘金,一时本迪戈拥有多达七座的中国庙宇。随着淘金热衰退,来自中国的金矿工人也随之减少。到20世纪三十年代,致公堂被废弃。后经修缮,1972年致公堂得以重新向公众开放,并成为当地重要的建筑遗产。
中国国际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一个中澳建筑合作典例。“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的主要比赛场所,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22年,水立方改造成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冰壶比赛场馆,并更名为“冰立方”,再度成为国际运动赛事的重要场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澳大利亚于1941年在中国重庆开设了公使馆,这是澳大利亚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的第三个海外外交机构。前两个使馆是在一年之前(1940年)分别设立于华盛顿及东京的澳大利亚使馆。目前在使用的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中国驻澳大使馆新馆建成于1990年,其中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1992年,正值澳中建交20周年,位于北京的澳大利亚大使馆正式开馆。该使馆由澳洲著名建筑事务所Denton Corker Marshall设计,采用了中国四合院庭院格局并融合了北京胡同的传统特色。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傅关汉(Graham Fletcher)对该使馆在建筑方面的细致考量给予了高度赞扬,尤其称道其融会贯通了澳中文化元素。在2000至2002年建造完成的中国领事馆位于墨尔本,由优秀的华裔建筑师龚耕(Greg Gong)设计。龚耕也供职于Denton Corker Marshall事务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2020至2021年期间,一个线上建筑设计展览——“建筑与城市”(Living in the City),展示了与澳中有关的众多建筑作品。该展览得到澳大利亚著名高校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和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鼎力支持,其以城市建筑为纽带促进澳中交流合作,得到了澳洲驻华大使的支持与认可。澳大利亚有多所著名高校在其建筑学及城市设计的专业研究与教育中,有意考虑并融入了中国城市建筑的思想精华及独特理念。例如,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有对中国古代建筑及现代设计的深入研习,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有对中国乡土民居及园林的深厚研究底蕴,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对中国城市肌理的研究颇有建树,新兴院校中,如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在中国建筑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现代建筑设计方面也颇有研究。
建筑承载着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审美和社会组织关系。建筑的无言寓意诉说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对美好的憧憬,而且,建筑还是人人都能参与的有趣话题。相信我们在未来将续写更多的建筑文化交流佳话。
LISTEN TO
建筑文化交流故事或让您的澳洲之行乐趣倍增
SBS Chinese
10/03/202309:20
本文作者为维多利亚大学讲师,可持续工业和宜居城市研究所研究员建筑设计专业副主管,一年级学院联络人李梦笔Mengbi Li博士。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