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中關係課】沈旭暉:澳洲被視作中國「銳實力」展示場難免持續受壓

【澳中關係課】沈旭暉:澳洲被視為中國「銳實力」展示場難免繼續受壓

【澳中關係課】沈旭暉:澳洲被視為中國「銳實力」展示場難免繼續受壓 (AAP Image/Mick Tsikas)NO ARCHIVING Source: AAP Image/Mick Tsikas

澳洲一直亦被捲入中國及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戰爭,兩國外交關係近年似乎亦每況越下,澳中外交關係是否有改善的條件?著名國際關係專家則認為,隨著中國的戰狼外交立場短期內並無改變跡象,中國與澳洲及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似乎亦難以改變。


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所訪問學者、著名國際關係專家沈旭暉博士在接受SBS廣東話節目組訪問時就認為,今日今時,我們不能再視澳洲對華立場強硬是單純為配合美國,因為,澳洲自身亦有其戰略考量。

「當然每個國家(在對華立場上)都有自己的計算,例如選民的結構、潛規則等,是否正確仍然要由國家自己的選民去決定。但我相信對任何國家—包括澳洲在內,如何堅守自己立國的一些核心價值,而不讓純粹市場的因素所影響,這仍然是重要的。」

「而澳洲現在有所謂的『印太戰略』,亦與日本、印度及美國—還未至於結盟—但實質戰略性的合作亦越來越緊密,在這方面澳洲亦自然有一定的盤算。」

「如果這類合作—不論是經濟上還是戰略上—是能捍衛國家的安全,澳洲以此為政策,對中國威脅作一種調節,我相信對選民甚至全世界,或者全球人類的宏觀格局而言,都是正面的。」

「尤其是『印太戰略』才剛剛開始,對澳洲而言這亦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因為多年來,澳洲一亦處於世界的邊陲位置,但如果按『印太戰略』,它是唯一橫跨印度洋及太平洋的國家,其地緣政治位置相當正中。」

「因此,澳洲善用『印太戰略』,可以籍此機會拓展影響力,亦可以與印度作出互補,因為對方人口多,資訊科技亦發達,與日本不論是經濟還是政策合作上亦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互動。」

「這對澳洲其實是一個很大機遇,澳洲發展了這麼多年—早前作為英國的附屬,或者後期作美國的的附庸,或者再後期尋求脫洋入亞—但多年來都找不到一個好明確的定位。而這一次,『印太戰略』亦是對澳洲處理自己的身份認同的好機遇。」
坊間亦有不少評論認為,在西方的社會中,澳洲在國力上較弱,因此會較容易成中國制裁的針對目標,沈博士亦認同澳洲的確難免成為中國向西方展示銳實力的一個缺口,但隨著澳洲的印太影響力增加,澳洲的未來仍然有危亦有機。

「將來我們未必會見到中國所謂的『戰狼外交政策』—即希望以中國的經濟實力去影響其他國家的內部、或對中國的態度—在大方向上會有何轉變。」

「中國未必會放下身段向任何國家改善關係,但作策略上的調整—即何時向哪個國家加強制裁—則仍然有機會改變。」

「而澳洲是中國比較著意以『銳實力』做實驗的目標,所以就算中國有意向某些歐洲國家稍為放軟制裁,亦未必會輪到澳洲。」

「如果西方國家能夠聯合行動,中國數字上不能同時對所有國家展開經濟戰線—這在機構上是不可能發生。」

「但澳洲的戰略位置對中國仍然重要,中國要影響澳洲仍然是相對容易,因此,在可見的將來,中國對澳洲的壓力仍然會較強,相信這一點對澳洲的政府而言,都仍然會面對著長期的挑戰。」

「但目前中國的做法,並非單純展示姿態,而亦同時積極地開拓與盟國的關係,而正如我之前所言,澳洲在『印太戰略』當中,亦將由世界的邊緣變成戰略的中央,這對澳洲而言,仍然有危亦有機。」
而就美中關係,美中外長上月會面,一反外界認為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可能會比特朗普較軟弱的想象,而沈博士則強調,雖然在以國際關係層面,不能在一次外長會面中,就作為兩國關係的寒暑表,但他認為,拜登基本仍延續特朗普的對華路線,但兩人仍有不同的取向。

「一來,拜登較強調多邊主義,而一個多邊主義的框架,是其處理中國問題的一個大前提。所以可以見到,例如他針對新疆制裁,亦會聯合加拿大、英國、歐盟一齊去做,這些事情特朗普期間未必能做得到。」

「另一個特色是,拜登亦會強調,不論與中國關係有幾差,在某些範疇,美中依然要保持一個合作的空間—特別是環保的議題。所以,即使去到一個最極端的情況,就算雙方打貿易戰也好,似乎例如以環保議題作為雙方一個對話的空間,這個情形是仍然存在的。」

「而上述的情況,一方面可以算是比特朗普更為有效—因為如果拜登有能力去聯合國際盟友一齊行動,(對中國的)壓力自然會更大。」

「但他畢竟仍受制於頗大的意識形態包伏及框架,例如當中國真的能夠影響國際輿論時、或能夠滲透入一些國際組織,去扭曲一些普世價值的定義時,以拜登的路線,可能就會受制於這種話語權戰爭。」

「所以拜登政府的優劣因素,亦同時存在,不過,直到目前為止,他與特朗普在對華政策上,仍然存在延續性。」

更多訪問內容,請留意本台足本錄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