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雙目,我們需要注意是否過度操勞眼睛。今日鐳射全方位張艾利和大家探討一下青光眼的成因和最新的檢測方法。
READ MORE

高眼壓症可導致青光眼 定期檢查非常重要
青光眼是由於眼球壓力 (Intraocular Pressure,IOP) 過高,而造成眼後房視網膜及視神經上纖維逐漸毀壞的一種眼疾。患者的視野,會慢慢由正常減退至只剩下中央部份。若沒有適當治理,便會視力下降,甚至有可能失明。由於青光眼早期病徵並不明顯,故青光眼又稱作「視力小偷」!青光眼病的「青光」命名,原意是指古時病人患有青光眼末期時,光線直接投射到瞳孔裡,可以看到藍綠色的反光,故以此為名。一些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偏頭痛或有青光眼家族歷史的人,皆是青光眼的高危一族。另外,年長、眼睛受創、深度近視、曾經及經常服用類固醇的人士,也有患上青光眼的風險。現今醫學來說,青光眼主要分為兩類:
1️. 慢性青光眼
因年紀漸大,沉積物阻塞眼睛排流管,而減少排流。這種阻塞是部份的,因此眼內壓力慢慢上升而非突然上升。大部份的青光眼屬於此型。慢性的嚴重性相當大,眼睛在沒有受到任何刺激下,逐漸惡化,之後就變成視力模糊。
2️. 急性青光眼
眼睛房水的排流管若突然間被堵住,阻塞了眼睛所有的水流。患者會感到眼睛疼痛,好像被刀刺傷一樣。疼痛原因就在眼睛裡的虹膜將排流區壓住,而使開口關閉!房水只好倒流,而導致眼內壓迅速急升。因為是突發,就需要緊急治療,患者應盡快趕往急診室,以保存視力。
據統計,澳洲每30人就有1人罹患青光眼,且青光眼早期症狀不明顯,故許多病患永久性視力損壞,甚至失明。傳統基因檢測方式流程較繁瑣,成本也較高,無法普及一般眼科診所,讓患者喪失早期治療機會。澳洲研究團隊近期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眼科學》發表檢測青光眼的新技術,採用改良式基因檢測法,比傳統方式的準確率高15倍以上,有潛力成為所有眼科診所檢驗青光眼的標準程序。
位於南澳洲阿德雷得的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 ,和昆士蘭貝格佛醫學研究中心(QIMR Berghofe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共同研究多年的團隊,測試了2,507名在澳洲的青光眼患者,及411,337名英國的自願測試者,開發出新基因檢測方式。只要透過測試者血液或唾液,就可快速偵測是否潛在青光眼患者,提供早期的追蹤治療。目前研究團隊正在籌備成立新創公司,替這項新基因檢測法申請臨床實驗專利,預計2022年開始招募志願者,等到臨床實驗結果順利,就可盡快申請推出市場應用。
以目前醫學來說,青光眼是無法徹底根治的。治療青光眼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眼壓降至合適水平。為避免視力進一步受損的方法,一般使用滴用眼藥水、激光手術、眼科手術或綜合各種療法去降低眼壓。
- 眼藥水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病者必需按時使用。普遍較常用的青光眼藥物包括:
- β-受體阻滯劑(Beta-blockers)是沿用多年的藥物,能減少眼睛產生房水量,從而降低眼壓。
- 前列腺素藥物(prostaglandins analogues)是較新研製的藥物,能增加眼色素,有效降低眼壓。
- 激光手術通常是眼藥水不能控制病情時使用。青光眼病人可透過不同的激光手術,慢慢減低眼壓。激光手術可與藥物共同使用。
- 手術治療通常在藥物及激光手術不能控制青光眼病情發展時使用。手術能減低眼壓,加速眼內房水排泄,或減少房水產生。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