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熱線】疫情封鎖頻繁 如何“夾縫求生”?

Corona and the closure caus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psychological support around Australia

Corona and the closure caus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psychological support around Australia Source: AAP / David Cheskin/PA Wire

如何適應頻繁而突如其來的快速封鎖?心理諮詢師曲韻老師帶您從認知自我做起。(點擊圖片音頻,收聽寀訪)


維州、新州等地多次寀取熔斷式的快速封鎖措施抗擊疫情。全民抗疫之餘,您是否也會因此丟失工時、與孩子被困在家或是突然間與親人相隔,無法穫得照應。焦慮、恐慌,我們該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心理打擊?

心理諮詢師曲韻老師稱:“具體到個人的心理來說,併不是指‘心裡頭’,而是認知和思維,你怎麼看怎麼想的,情緒感受,比如恐慌、焦慮以及你的行為。”

認知引髮感受,感受再影響到認知,而認知和感受會引髮對行為的影響,比如說鬱悶的時候缺乏動機和興趣,難以有所作為。自我認知就是反觀自己,自己審查自己。

“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做這件事……自救的主要方式,就是看看週邊髮生了什麼,了解它們的髮生是可抗還是不可抗,了解我的認知帶來了什麼樣的感受,我可以寀取一些什麼行為。” 

比如說,封鎖期間一些居民自髮的“倒垃圾秀”——穿上裝飾去倒垃圾,就是改變行為、給生活增添樂趣的一種做法。

但, “心理一定要避免一切歸因於個人”,避免心理症結或是一切源於自己的想法。一些事態的髮生與髮展本就是我們自身所不可控的,比如說自然災害;一些夫妻間的爭吵也可能源於雙方間的不理解。

“不能光歸因於個人,也不要只歸因於外界。”

“哪些我無法改變,那我去接受,該怎麼接受?哪些我可以改變,我怎麼去改變,改變什麼?有沒有計劃一步步改變?對於他人,該怎樣去互動,能不能換個角度,或者請外邊的力量。需要有靈活的想法和方案。”

此外,一些聽友還分享了自己在疫情下的經厤及紓解心理壓力的方法。歡迎您點擊圖片音頻,收聽完整的寀訪。

請在關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