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孕育逾十載終登大銀幕 《得寵先生》導演專訪:只想忠於寫故事

AT14_0117.JPG

電影《得寵先生》將於本月中在澳洲上映。(Credit : Supplied )

電影《得寵先生》將於本月中在澳洲上映,動物電影不算主流,但卻是兩位導演初次執導之作。大膽的二人坦言沒擔心過票房,一直只想忠於寫好故事,「知道果樣嘢係啱,就會行落去,就會有路」,就如《得寵先生》這個劇本,孕育逾十載,終登大銀幕。


電影《得寵先生》是關於一個退休長者遇上一隻流浪狗,繼而改變一生的故事。電影由兩位新導演李志偉(Thomas)和何英毅(Daniel)合導,亦是二人初執導之作。

兩人相識已逾十載,同在電影業界工作,工作上是拍檔,工作外二人亦喜歡在生活上找題材,因此會一起寫故事。Thomas指,《得寵先生》的靈感原於生活上的街坊,他們見到不少屋村中的長者,身邊的狗都與他們不大匹配,有些狗「很高貴」,有些狗「很潮」,令他們會想,這些狗其實不是這些長者所養,而可能是他們的子女,因已離開家中,而留下給自己的父母照顧,就是這些零碎的觀察,慢慢去組織《得寵先生》這個故事。

Daniel並補充,他們寫的這一個孤獨老人的故事,要找一個比較特別的切入點,後來他們接觸到動物保護這個議題,並應用在劇本當中。
Copy of An Abandoned Team Aus Poster.jpg
《得寵先生》電影海報。(Credit : Supplied )
動物電影不算主流題材,事實上,《得寵先生》的劇本早在2013年已完成,直至數年前才有資金開拍,去年正式在香港上畫,以港幣1000萬港幣成本製作,上映短短5天已逾150萬元港幣票房,在香港被視為票房「黑馬」,早前在英國上畫,亦受到當地海外港人歡迎。

劇本完成多年一直未能開拍,兩位導演坦言是一直未有找到人投資。但二人多年來一直未有放棄,Thomas認為,過去故事一直未夠完善,二人一路洽談各方面的投資,或其他新導演計劃,都沒有消息,因此一邊等待機會一邊把劇本改寫。
473765238_18371200354141938_6203362968425444593_n.jpg
兩位導演李志偉(Thomas)(右)和何英毅(Daniel)(中) 已相識多年。(Credit : 何英毅Facebook )
但Daniel指,中間的時間,已不是「等」,他指,開頭數年可能仍可以形容為等,但幾年後,「過了蜜月期,這個故事已成為一份「感情」,是「同你生活落去」,已在自己的身體內,「你會覺得佢好似帶住你行,學好多新嘢」,而又因為這個故事,又讓他有一些新想法。

這逾十載的時間,就是這樣一路的走過來,他直言「如果我同你講話,我一路等,係唔健康嘅,果3000幾日真係好辛苦㗎」。

Daniel亦指,要在過程中一直看到自己有得著,才可以一直走下去。他亦坦言,喜歡做創作的人,很難「擺低枝筆」,即使日常坐巴士,都會想著創作,但現實就是不能夠只靠一個劇本去生活,因此二人都會去上班,以支撐自己家庭的經濟,直至機會的來臨,又會繼續集中在自己的劇本上。
AT09_1292.jpg
狗演員Little。(Credit : Supplied )
在《得寵先生》中飾演流浪狗「燒腩」的狗演員Little,可說是「萬中選一」,Daniel指,未遇到Little之前,他們也不知道電影能不能成功開拍,他們到處向身邊朋友,和社交平台上詢問有沒有合適的狗,「總之你諗到嘅渠道我哋都試」,最後就找到了Little。

Thomas指,Little好喜歡同人一齊生活,而且很淡定,能夠配合拍攝,此外,Little亦「為食」,因此容易被食物「賄賂」去接受訓練,學習動作。

但因為Little是一隻住在城市的狗,而《得寵先生》的場景比較多村落或郊外,因此一開始Little對這些場景都比較驚恐,需要犬隻訓練員去陪牠行山,慢慢適應。
AT09_0992.jpg
Little與演員鄭丹瑞「旦哥」之間交流真切。(Credit : Supplied )
而在正式拍攝時,Thomas直言,Little的表現是無時無刻都超乎他們的想像,他形容,Little像是有一份使命感,每天都很興奮從家中來到拍攝場地,配合訓練員去完成不同的拍攝,甚至是令他覺得,與演員有著情感的交流。

Thomas續指,Little不是說人的語言,但他用自己身體的姿態,即是由牠的眼睛去感受,其實牠與演員鄭丹瑞「旦哥」之間的交流是真切,其身體語言,表現到其實牠已經代入氣氛,知道要做甚麼,「或者佢點樣想去幫呢一個老人家」。

至於主角鄭丹瑞「旦哥」,Daniel 指2人首次與他見面是2021年,當時「旦哥」已曾提過他對動物有敏感,「旦哥」,都有好大克服,後來三人有再一起討論劇本,二人均覺得「旦哥」,「好明個故事」,是「接通咗」,更加肯定「旦哥」是適合做這個角色的演員。
AT15_0498.JPG
電影起用不少新演員。(Credit : Supplied )
《得寵先生》為雙導演,二人相識多年,但合作起來亦直言會有爭拗的時候,Thomas特別提起電影的其中一幕,在討論拍攝角度是應向東還是西,因為兩個角度都賦予到不同感覺,經過二人激烈地討論,就選了現時版本,認為可表達出更加多意思。

但Daniel回想,每一個爭拗,其實都學到好多,因為透過大家的表達,會看到原來有多個角度看,令事情更豐富,他更指要多謝Thomas。

事實二人爭坳亦非首次,Thomas憶述,以前他們2人曾租過一個共享辨公室,面積只有2張寫字枱般大,有時候,二人在辦公室「度橋」時遇上意見不合,二人就會「背脊對背脊」,因租金問題,辦公室7點後就沒有冷氣,辦公室「就會充滿住男人味啦」,二人再僵持一下,就會說「不如落街食飯喇,打冷定打邊爐呀」。
AT04_0900.jpg
鄭丹瑞「旦哥」演出大獲好評。(Credit : Supplied )
他認為,其實就是因為二人都好著緊,好想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想法,「嗌完嗰場交,我就知邊樣先至係對個劇本最好」,二人就會放下情緒,「我哋就飲杯啤酒食個滷水麥麵就搞掂」。

《得寵先生》以動物為主角,再加上起用大量新演員,問兩位導演會不會擔心票房,二人均指沒有,Daniel解釋,市場同商業考慮是非常重要,但當寫故事的時候,要寫一個真正自己喜歡的故事,才可以一直堅持下去。

Thomas亦認同,如果同故事接不通,甚至不信服裏邊的劇情,即使是一個更有商業元素的劇本,但最後呈現的故事反而不完整,他強調,因為二人相信《得寵先生》這個故事,「裏邊每一個情節,或者角色,即係感情起伏,都係我哋認識嘅,甚至我哋相信嘅」,才拍出現時的作品。
二人除《得寵先生》,亦有其他完整劇本,以往亦有從其他途徑去接觸投資者,但仍然未成功,Daniel都指「好艱難」。但對於會不會有下一套電影,2人都表示有信心,Thomas相信吸引力法則,「我哋一定要講有,跟住佢就會嚟」,而在商業世界要開拍影,亦要考慮多個因素,因此亦只能從自身出發,裝備自己。

Daniel 就表示,只要知道所做的事是對的,就會繼續走下去,就會有路,而《得寵先生》就是這樣而來。

但已移居英國的二人,暫時首先是要先適應新生活,之後再想自己的雹影路。

二人亦有分享《得寵先生》在英國上畫的感受,及對澳洲上畫的期望,詳細訪問內容請收聽今集訪問。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

,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