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知多少(三):接受電療要注意甚麼?

A file image of former nurse Sue Hewlett receiving radiation therapy.

Source: AAP

治療癌症除了靠手術外,一般治療會用化療或放射治療擊退癌細胞;而電療的副作用相對較化療少。


到底電療是怎樣治療癌症?治療過程是如何的?和有什麼副作用?今日鐳射全方位張艾利和大家繼續分享患大腸癌電療期間注意事項。
治療大腸癌的過程中,醫生會按病人的病情、需要接受治療的部份及個人體質而作出評估,再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希望能在控制腫瘤的同時,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影響。

透過檢查,醫生會為患者的病情分期。一般大腸癌可分為4期:

I期 - 癌細胞只出現在大腸壁,並未擴散
II期 – 癌細胞開始擴散到大腸壁外的組織,或黏附在附近的器官,暫時沒有影響淋巴系統,或遠端器官
III期 – 癌細胞已擴散到鄰近的淋巴系統。
IV期 - 癌細胞已擴散到肝臟、肺部器官等。

在進行電療前,需透過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正電子掃描,準確了解體內腫瘤及器官的三維位置及體積,以及腫瘤附近受影響的淋巴組織。放射治療師會為患者配製模具,固定受照射部位,並劃上放射治療的標記,為治療位置照X光以作定位參考,確保放射範圍準確度,以減少對周圍組織的影響。患者應盡量保留身上的記號以作治療之用。治療過程中,只要按照放射治療師指示躺在治療床上並擺放正確的治療位置。調整好位置後,就好像照X光一樣,患者只須耐心靜臥,自然呼吸即可。每次照射由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治療過程毫無痛楚。

就大腸癌而言,電療較常用於直腸癌,較少用於結腸癌。如果醫生經評估後,認為外科手術有困難,或經掃描評估後,發現癌症屬較後期,都要在進行手術前接受電療。接受手術後,部分患者仍有較高風險復發,都可能需要接受電療。另外,患者身體狀況許可,可以同時使用電療及化療,以加強治療效果。因治療最終會牽涉高能量幅射線進入體內,難免會損害周圍的正常細胞,造成短期及長期的副作用。

接受電療後,患者可能出現各種副作用,包括噁心、腹瀉、食慾下降、疲倦、皮膚敏感、照射部位發癢及乾燥及疼痛等。此外,如電療涉及大範圍的骨髓,可能會減少白血球、血小板及紅血球的數目,使患者容易受感染、出血或貧血。在這個情況下,患者應有充足的休息,避免受傷或暈眩。性功能方面,如在盤腔範圍進行電療,女性的卵巢可能喪失功能,永久停經;而男性的睪丸亦可能喪失製造精子的功能,導致不育。電療亦有機會導致膀胱內壁發炎,或令生殖器官的皮膚紅腫、疼痛,甚至潰爛,導致小便刺痛,有可能影響性行為。

副作用的程度,視乎電療療程的長短和強度。大部分不適的情況,病人可按醫生配方在皮膚塗上藥膏或服用其他藥物,以減輕副作用的影響。

大腸癌電療期間的保健小錦囊:

  • 用蘆薈啫喱或水分潤膚霜,滋潤電療部位的皮膚上;但切勿塗上含有果酸及刺激性之護膚品,例如香水或古龍水。
  • 以花灑浴代替浸浴,水溫切忌過熱。
  • 外出如廁時,切勿坐在廁板上;在家中如廁前,必須把廁板消毒清潔妥當。緊記沖廁時,避免肛門位置沾上廁所水,及接觸坐廁廁板位置。
  • 若電療部位的皮膚有破損或潰瘍,應立即求醫以防感染。
  • 電療過程中會大量消耗能量,造成營養不良。要增加營養素的攝取,以修復身體所需的蛋白質等物質、熱量及營養素。
  • 進食一般農産品蔬果或有機蔬果時,均要用流水徹底清洗,且勿浸泡過久。建議水果去皮後才進食,避免進食果糖太高及較難消化的蔬果。
  • 電療期間,家人應注意及體諒病患者的味覺會産生變化(變得口淡);但患者應避免進食加工及含有激素的食品,例如咸魚、午餐肉,雞翼尖,內臟等等。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