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剛渡過冬至,有許多移居澳洲的唐人其實依然非常重視冬至。
傳統上,這一天全家人都要回家團圓吃飯,俗稱「做冬」。很多中菜館食肆晚飯一早被訂滿,疫情雖然嚴峻,但無阻一家團聚的熱情。
團聚吃飯的菜式也特別豐富,有魚有蝦有菜有肉又有飯...... 又或者家中自製的盆菜或火鍋等。盆菜為喜慶時令最流行和最方便的食品之一,尤以鄉郊口味的盆菜。為順應都市人的生活模式,現時除大排筵席的盆菜宴外,亦有不少外賣盆菜可供顧客買回家。
你們今年的冬至又怎樣渡過呢?今日張艾利在「鐳射全方位」和大家分享,在炎炎夏日的澳洲「做冬」的經驗。
READ MORE

冬至有甚麼習俗和美食呢?
冬至,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令,是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冬至這天太陽漸由南回歸線向北移,北半球白天最短,晚上最長。南半球則正好相反,日長夜短,所以冬至又稱為「南至」。
冬至之後,白日漸長,古人稱冬至為「一陽生」。古人認為,冬至適逢陰陽交替時刻,是陰(夜)氣盛極轉衰,陽(日)氣剛要萌生,是冬盡春來的好兆頭。因此,古人非常重視冬至這個節日。
冬至也是傳統節慶之一。周朝時,天子就選冬至日舉行盛大的郊祀典禮,認為冬至是祭天最好的日子;漢朝時冬至稱為「冬節」,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神明的節慶活動。
READ MORE

紅油肉圓子
「做冬」吃湯圓也是唐人的傳統習俗。冬至飯前或飯後吃湯圓,「圓」意味著「團圓」及「圓滿」的意思。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冬至這一天亦有吃雞的習俗,而且講求「無雞不成宴」。在餐桌上,雞是不可或缺的。用各種做法烹出雞的美味更是港人最鍾愛的,除白切雞、鹽焗雞、豉油雞等傳統做法外,芝麻沙姜雞、川味口水雞、去骨海南雞等也是餐桌上的招牌菜。

Source: Peanut butter sticky rice balls in green tea (Mandy Lee)
在冬至這天,北方要吃餃子;蘇州人吃餛飩憶西施;江南水鄉吃紅豆糯米飯;上海人寧波人家家吃湯圓;杭州人一天三頓吃年糕;寧夏冬至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南京人吃大蔥燉豆腐;潮汕人吃甜湯丸;至於台灣人,在冬至則用九層糕祭祖。
冬至在韓國,也是比較重要的節日。從這天起,代表冬天已經來到,寒冷的季節韓國人需要有足夠的溫暖與營養,所以韓國人在冬至這天必喝紅豆粥。
日本自古就將冬至視為太陽將誕生日,是新年的起點。雖然日晝時間增加,但仍需要歷經一段十分天寒地凍的冬天才回到溫暖的春天,因此為了強身補元氣,增強免疫力,日本人在冬至這天會吃南瓜做的食物。
READ MORE
【大眾論壇】冬至大過年?
過了冬至,就將迎接新年的來臨。所以在民間,也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或「冬至大似年」等俗諺。就是因為冬至的歡慶禮俗,和中國的農曆新年十分相似,都同樣重要。
其實,團聚對任何種族都真的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