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赴美旅遊人數驟降 「特朗普效應」波及澳洲選情

USA CALIFORNIA MIGRATION TRAVEL BAN

澳洲人赴美人次出現疫情後最大單月跌幅,國際社會對美國的旅遊觀感正出現明顯轉變。 Credit: MIKE NELSON/EPA

最新數據顯示,澳洲人赴美人次出現疫情後最大單月跌幅。政治不確定性與美國國際形象轉差,被視為影響旅遊及民意的主因。有分析認為,這波「特朗普效應」亦正蔓延至澳洲選舉及企業界,左右選民取態。


澳洲赴美旅遊人數驟降 創疫情以來新低

隨着中美貿易戰升溫,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所帶來的政策轉向,澳洲人對赴美旅遊的意願明顯下降。根據美國國際貿易署(US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最新統計,2025年3月共有74,877名澳洲人前往美國,較2024年同期的81,208人減少逾7%,創下自2021年疫情高峰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旅遊業研究機構 Tourism Economics 指出,這一跌幅遠超出全球旅遊業界的最悲觀預測。整體而言,3月份全球赴美旅客人數下跌11.6%,而歐洲、加拿大等地的跌幅更為嚴重,反映出國際社會對美國的旅遊觀感正出現明顯轉變。

澳洲旅遊業界認為,這股「避美潮」並非單一因素所致。澳元兌美元匯率長期疲弱,近期一度跌穿60美仙,為2020年疫情以來新低。相比亞洲地區的旅遊成本,美國的整體開支更高,性價比相對下降。

然而,更根本的因素被指是「特朗普效應」所帶來的政治不確定性。自特朗普再次就任總統以來,美國陸續實施包括重新啟動關稅政策、加強邊境執法及收緊簽證審查等一系列具爭議的措施,令不少國際旅客產生安全疑慮。

隨着特朗普政府對部分國家施加新一輪關稅,包括針對澳洲企業,越來越多企業亦開始重新思考貿易夥伴與市場方向。澳洲旅遊業界指出,企業目前更傾向拓展亞洲及中東市場,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Tourism Economics 分析指出,美國當前的外交與邊境政策,包括針對個別國家的對等關稅、限制入境與移民,及對國際合作的質疑立場,已經明顯影響其在國際間的形象。該機構表示,這並非單純民間觀感的轉變,而是已實際反映於旅遊數據中,特別是來自會議旅客與休閒旅客。
「特朗普效應」波及澳洲選情

根據九號台委託 Resolve Strategic 進行的最新聯邦選舉民調,有35%的未決定選民表示,由於擔憂特朗普對澳洲的影響,較不傾向支持反對黨領袖達頓;而表示因特朗普而不支持工黨總理艾巴尼斯的選民僅有24%。這一落差反映出特朗普的形象,正在影響澳洲選民對本地政黨的取態。

此外,艾巴尼斯的個人支持度已由上月的42%升至46%,遠高於達頓的30%。評論認為,隨着特朗普的政策對全球經濟造成連鎖反應,越來越多澳洲人認為其執政可能對澳洲構成威脅,進一步削弱達頓原本主打的強硬形象與外交牌。

香港澳洲商會新州分會會長麥尚霖(Sheldon Mak)向本台表示,近期中美貿易局勢加劇,已令在澳經營的港人企業感受到不穩。他表示:「不論聯邦大選由哪個政黨勝出,商界普遍期望政府能夠維持穩定的國際關係,因為澳洲對外依存度高,太多不確定因素會影響企業信心。」

他補充,商會會員已逐漸意識到不能依賴單一市場發展,應靈活調整策略、積極開拓亞洲及新興市場。他對澳洲經濟前景仍持樂觀態度,並指出商會將繼續致力促進澳洲與香港、中國大灣區的貿易聯繫。

總理艾巴尼斯與反對黨領袖達頓即將進行第二輪大選辯論。雖然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者謝柏德認為辯論難以實質改變選情,但隨着選舉臨近,兩大陣營如何回應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以及民眾對經濟與國際穩定的關注,將可能成為決定大選勝負的關鍵。

詳情請收聽鄧蕙琳和梁焱剛這節報道。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