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大選正式公布前的 3月,工黨宣布撥款26億元,在先前的加薪基礎上,再次為長者護理人員加薪最高達28%。
但競選展開至今,兩黨在長者護理問題上並未提出任何實質政策。
但在去年,聯邦政府和反對黨兩黨聯盟達成一項改革高齡護理的協議,當中包括會有一個名為「在家支持」(Support at Home)的家庭護理計劃生效,希望幫助還未進入老人院的長者,留在家中接受護理服務和繼續獨立生活,而計劃將會從今年7 月起實施。

Winnie指,聘請有多元背景的護老人員有困難。(華人服務社網頁圖片)
華人服務社殘障及高齡服務,高級行政主任Winnie Huang表示,今年7月「在家支持」(Support at Home)就會實施,但實施細節仍不太明確,令長者或服務提供商都有壓力。
「在家支持」計劃下,長者需要接受比現時的家居配套服務(Home care package)有更嚴格的入息審查,具體情況將因應個別的情況而定。
Winnie Huang直言,現時長者都會有一個焦慮的情緒,因為未知自己要承擔多少的金額,而服務商亦不知自己要收多少服務費,令雙方都感壓力。
她又擔心,長者們會因為經濟問題,而不再選用長者護理服務,不只服務供應商在經營上有問題,長者沒有人照顧都會有安全問題。
她建議,政策在7月計劃生效前,可舉辦一些講解活動,令護老服務供應商與長者對計劃有更加多了解。
而曾作為長者照顧者的Tim,則認為如果政府想推行「在家支持」,則要監管服務提供機構,他以往曾申請家居配套服務(Home care package),但從等候評估,到成功審批,已逾一年,他認同「在家支持」計劃的理念,但認為服務供應商良莠不齊,建議政府要多作監察。
除了關注快將實施的「在家支持」計劃,Winnie Huang亦指出業界一直面對人手不足問題,而要聘請多元文化背景的護老人員更難,她指本身可以請多種語言的人,對薪金要求都比較高,因為他們在工作的選擇上更多,不只可選擇其他工種,亦可以一個自僱人士的身份去提供護理服務,令工作內容與時間上的安排都更有彈性。
她指,聘請多元文化背景的員工有其重要性,員工可作為一個文化橋樑,讓長者更能融入澳洲文化,而一些來自不同背景的長者,亦需要一些文化敏感的護老服務,才會更切合長者的需要,Winnie Huang希望政府可明白多元文化背景的護老服務供應商的存在價值,可有多1成至2成的撥款,讓服務供應商在聘請員工時有更大的競爭力。

政府計劃加強居家長者護理服務。(華人服務社網站圖片)
而住在新州的長者Michael,則表示他比較關注生活成本,希望政府可控制食品價格。他指,大選時人民主要關心社會福利,食物價格, 澳洲醫療,教育,國防等,他又擔心,美國提出的關稅政策,令物價上升,希望政府可控制到物價。
更詳細的訪問內容請收聽錄音節目。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