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人物誌
這群人,不是為了獎牌,而是為了戰勝自己。他們是「獅子山跑友會」的一群來自香港、現居澳洲墨爾本的跑者。年齡 50 至 60 歲,他們沒有因為歲月而放慢腳步,反而越跑越有力,跑出了屬於自己的意義,重新定義人生下半場。
挑戰年齡,挑戰自己
Vivian今年 51 歲,踏上跑道的契機,竟是從路邊撿到一部跑步機開始。當時女兒年紀尚小,她選擇在家中鍛鍊,漸漸養成跑步習慣。她在 49 歲首次挑戰全馬,本來只打算「跑一次就好」,沒想到自此開啟了每年參賽的節奏。
她笑言:「跑步就係我嘅 Me Time,一段屬於自己嘅寧靜時光。」
Claff 則是為了實現一個心願——在 60 歲之前完成一場全馬。他在 54 歲左右開始跑步,從 10 公里賽事起步,逐步挑戰半馬,最終在 59 歲那年於墨爾本完成人生首場馬拉松。
他坦言,馬拉松不僅是體力的挑戰,更是意志的磨練:「三十公里之後,先係真正考驗嘅開始。」他笑說:「希望年齡只是數字,唔係阻止我跑落去的理由。」

左起 Vivian, Warren, CY, Samuel, Claff, Cyrus, Kenz
從健康危機到跑道起點
Warren是一位 53 歲的物理治療師。他的跑步旅程源於一次身體檢查的「警號」——血壓、膽固醇皆處於臨界值,醫生建議開始服藥,但他選擇用跑步取代藥物。初時連 3 公里都難以完成,但靠著毅力堅持至今,已完成 35 場全馬。
他說:「馬拉松俾咗我一個思考人生的空間。」
另一位跑者 Samuel(大家稱他為「校長」),則因一次懷疑中風的經歷而開始跑步。當時他體重偏高,曾出現手震與口齒不清的情況,雖然檢查結果最終無大礙,但這段經歷讓他重新審視健康的重要性。
他自 40 歲起跑步,至今已累積 15 場全馬賽事,更於移居墨爾本後參與創立了「獅子山跑友會」,推動港人跑步文化在異地延續。
獅子山精神,在異鄉延續
「獅子山跑友會」的誕生,來自一個簡單的理念:無論年齡、程度,只要願意開始,總有同行者相伴左右。正如他們所說:「跑唔到全馬,就跑半馬;半馬唔得,跑 10 公里都可以。最緊要跑得開心,跑得健康。」
這群跑者以行動證明:中年不是衰老的開始,而是重啟人生的時刻。他們說:「我哋會一直跑落去,直到跑唔到為止。」
想知道更多他們的馬拉松人生,立即收聽今集的《人物誌》。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