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联邦大选】维州Kooyong选战正酣 两位女性候选人聚焦民生 住房与澳中关系

Queensland's Digital Licence app

随着5月3日联邦大选日益临近,维州Kooyong选区的竞争愈发激烈。在这一多元、教育程度高、经济压力显著的选区,候选人的政策取向、对华人社群的回应与对重大议题的立场,均引发广泛关注。自由党候选人哈默与现任独立议员瑞安接受SBS采访,围绕民生成本、住房开发、中澳关系等议题展开了激烈交锋。

随着5月3日联邦大选日益临近,维州Kooyong选区的竞争愈发激烈。在这一多元、教育程度高、经济压力显著的选区,候选人的政策取向、对华人社群的回应与对重大议题的立场,均引发广泛关注。自由党候选人哈默与现任独立议员瑞安接受SBS采访,围绕民生成本、住房开发、澳中关系等议题展开了激烈交锋。点击 ▶ 收听完整采访。


点击 ▶ 收听播客。

随着5月3日联邦大选日益临近,维州Kooyong选区的竞争愈发激烈。

这一传统自由党票仓,自1949年成立以来几乎未曾旁落,直至2022年独立候选人莫尼克·瑞安(Monique Ryan)意外击败时任国库部长、以51%对49%的微弱优势改写历史。

本届选战,自由党卷土重来,派出年轻候选人阿米莉亚·哈默(Amelia Hamer)挑战瑞安。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Kooyong选区拥有约19%人口具中国血统,普通话是英语之外的第二大语言。

在这一多元、教育程度高、经济压力显著的选区,候选人的政策取向、对华人社群的回应与对重大议题的立场,均引发广泛关注。

两位女性候选人针锋相对,围绕民生成本、住房开发、澳中关系等议题展开激烈交锋。

民生议题:从“削减税费”到“气候应对”

生活成本压力,是双方候选人不约而同聚焦的优先议题。

哈默强调:“我每天在社区走访时听到最多的就是:电费涨了、租金涨了、孩子的课外班负担不起了。”

为此,她提出包括汽油税每升减免25分、为年收入不高于14.4万澳元者提供平均1200澳元退税等直接举措。

“每加一次油可以省14澳元——这对很多家庭是真金白银的支持。”

此外,自由党也承诺推动更多本地天然气保留在国内使用,以压低能源价格。

她说:“我和很多华人居民聊过,他们喜欢用燃气炒菜。但维州政府却不允许新建住宅接入燃气管道,这是脱离民意的。”

她强调,保留燃气不等于反对清洁能源,而是“现实与过渡之间的平衡”。

而现任议员瑞安则从结构性视角切入,将气候变化视为推高生活成本的幕后推手:“你家的房屋保险是不是涨了?是的,那是因为极端天气;你发现超市买菜贵了?那是因为干旱和洪水影响了农业生产。”
她认为解决之道在于大力推动清洁能源与家庭电气化,“支持居民安装太阳能与电池、使用热泵热水器,长远来看能省下数千元每年” 。

在政策层面,瑞安指出现政府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家庭电气化方案。

“预算控制在500亿澳元以内,远比自由党提出的高达6000亿澳元核电方案现实可行,”她指出。

住房之争:如何在开发与宜居之间寻求平衡?

住房压力同样成为选民高度关注的问题。

针对维州政府提出的“活动中心”计划,两位候选人看法略有差别。

哈默直言反对维州政府“活动中心计划”下的高密度开发,称社区居民担心“基础设施承压、停车难、学校与医疗资源紧张”。

她进一步指出,部分政府主导的社会住房项目缺乏配套支持,例如在Armadale地区,“政府将社会住房直接引入,但没配备社工和管理人员,结果犯罪率上升。”
她强调:“很多华人居民对这种模式感到不安,不反对公共住房本身,但希望是‘有秩序、有监督’的。”

她主张将住房开发引导至市郊,通过新增基础设施来建设“可负担、有后院”的家庭住宅。

“不是人人都想住进无窗小公寓。”

瑞安则对维州政府的“活动中心”计划持相对温和的立场。

她指出:“我们必须承认墨尔本人口在增长,不能一味将居民感到偏远郊区。”

但她也反对高楼林立的开发模式,主张“在充分社区咨询基础上,进行适度、可持续的密度提升”。

她批评维州政府缺乏透明度和公众参与,“规划仓促,造成社区恐慌”, 并指出当前政策“经济不可行,也缺乏民意基础”。

澳中关系与华社参与

面对Kooyong的庞大华人选民群体,两位候选人均表达了加强沟通的意愿。

哈默介绍,她不仅常在街头与选民互动、敲门拜访,也积极参与当地华人社团活动。

例如,她曾到访Kooyong地区的华人长者中心,“跟大家打麻将、聊生活”,并称也在选区内举办过多场家庭沙龙,听取华人居民的移民经历与对澳中关系的看法。

她说:“我曾在跨国公司工作,办公室一半在上海、一半在墨尔本。现实是,我们生活在全球化社会中,需要维护与中国的稳定合作关系。”

她强调,作为自由党成员,她“为(自由党)推动澳中自由贸易协定感到骄傲”,也希望“未来政府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兼顾国家利益与文化理解”。
在移民与留学生议题上,哈默强调“有计划的结构性移民政策”,即根据基础设施承载力来安排每年配额,“这样才能确保每位新移民真正享有‘澳洲梦’。”

而瑞安则猛烈抨击两大党在移民政策上的“竞相收紧”。

她表示,澳大利亚的教育出口产业、劳动力市场与文化活力都离不开海外学生与移民,“盲目压缩,只会伤害国家未来”。

她强调:“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移民政策不应成为政党操弄的工具。”

瑞安直言,自由党领袖达顿在澳中事务上“立场偏颇”,对移民和国际学生“态度冷淡”,“在外交与移民政策上一贯对华人群体缺乏包容”。

她指出:“从疫情初期的针对性言论,到如今大幅削减移民,(达顿)缺乏对这个群体的尊重。”

政治执行力:独立议员的“实干” 还是政党的“团队效能”?

瑞安作为现任独立议员,强调其在无党派身份下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例如推动处方药制度改革,允许病患一次性领取两个月药量,已为澳人节省2.5亿澳元开销;她也曾发起高等教育债务改革运动,促使政府调整政策,为三百万澳人减免约30亿澳元助学贷款。

“我的优势在于,我能把选民关心的问题直接带到堪培拉,推动务实政策。”

她补充说,若本届大选出现“悬峙议会”,她可能再次掌握“关键一票”:“我会利用这个影响力,迫使两大党回应我们选区的真实诉求。”

哈默则指出,独立议员缺乏执政能力与政策落实权力。

她批评瑞安“77%的投票立场与绿党一致”,称其并非真正中立代表。

“独立议员可以发声,但无法实际推动法律改革。而作为大党派的一员,我有机会直接参与决策进程,落实选民关心的议题。”

“如果想看到生活成本下降、犯罪率降低、住房更可负担,需要一个能参与政府运作的议员。”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